朱予柔少時喜歡外出游歷,廣佑帝擔心其安危,特訓練了百余名影衛交給朱予柔,阿良正是這影衛的首領。
“阿良,我如今進了戶部,對太子那邊,想來是分身乏術了,所以我要你看好太子的一舉一動,定時向我匯報,可做得到?”朱予柔道。
阿良有些為難道:“屬下愚鈍,實不知具體該如何監視太子殿下,還請殿下明示。
”“你不必盯著太子本人,他勢力龐大,一些事情自不需要親自動手,只需要看著他身邊之人的動向便可。
”朱予柔拿出一支筆,在紙上寫下六部及督察院,道:“六部之中,兵部尚書沈景逸是太子岳丈,刑部尚書吳景明唯太子馬首是瞻,吏部侍郎蕭衍從入仕途起便跟隨太子,吏部尚書常年病者,并不理事,蕭衍就是吏部的掌權者,這三個衙門乃名副其實的太子黨。
其余各部中,戶部自不必提,是本宮唯一可以掌控的衙門,而吏部和工部目前來說并無派系。
”她圈圈畫畫,眼見紙上只剩了個督察院,道:“督察院副都御史曹鴻嵐、僉都御史沈川亦聽從太子之令。
”阿良倒吸一口氣,才知道無形之中太子爪牙早已遍布朝野,小心翼翼道:“殿下,這些都要監視嗎?”“不”她重又提筆,在紙上寫下‘柳國公’三字,道:“以上之人雖在太子麾下,但太子未必全然信任,他真正信任的,只有皇后之父柳國公以及蕭衍,柳國公年歲已大,不會親自動手,你們只需要清楚蕭衍以及柳國公二子動向即可。
”“去過何處,見過何人,可有大筆銀錢流通,都要一五一十匯報給我,不可懈怠。
”“是,屬下等定不負殿下重托。
”阿良走后,朱予柔緊盯那張寫下朝中黨派的宣紙,長嘆了口氣,緩緩閉眼,心底清楚這是一場萬般艱難的斗爭。
次日晨,朱予柔正坐在妝奩前挽發,流云推門而入,腳步有些踉蹌,焦急道:“殿下。
”朱予柔皺了皺眉,知道這丫頭平日里一貫沉穩,心里升起些好奇,問道:“怎么了?”流云環視四周,見并無外人,這才開口道:“今日早朝,郭鏞郭大人與殿前控訴太子殿下利用科舉舞弊,妄為人君,被陛下下令當庭杖殺。
”朱予柔霍然起身,口中喃喃道:“他怎會知。
”旋即,她想到郭鏞是昨日才從督察院大牢放出,那他想必是聽到了她與沈川的對話。
愧疚之情于心底涌起,她不再猶豫,便向奉天殿趕去。
到得殿前,行刑還在繼續,身下之人卻無動靜,朱予柔快步上前,厲聲道:“都給本宮住手。
”幾名殿前侍衛面面相覷,礙于公主威嚴將廷杖停在半空,齊齊向殿上望去。
朱予柔也不含糊,跪地叩首一套動作行云流水,朗聲道:“陛下,郭大人身為臣子勸諫乃是本職,若陛下因此責罰,豈不叫天下之人不敢再言,臣,懇請陛下寬宥郭大人。
”見公主殿下跪在殿下,眾臣隨公主嘩啦啦跪了一片,一起道:“懇請陛下寬宥郭大人。
”其實廣佑帝并不想要郭鏞的命,朝廷也是需要這樣一個直臣的形象。
可不打也是不行的,郭鏞并無證據便敢在殿前彈劾當朝太子,這便是赤裸裸的挑釁皇家威嚴,若不罰,不足以鎮人心。
在朱予柔來之前,殿中之人不是無人勸諫,卻通通被廣佑帝一道眼鋒攝住,眾臣知曉這位陛下脾氣,若強行勸諫恐會連累更多人,不敢再勸,聽著殿下一聲聲棍棒落在皮肉上的聲響,紛紛閉眼不忍直視。
此時,最前方的太子出列跪地道:“父皇,兒臣雖不知郭大人從何處聽知的消息來污蔑兒臣,但兒臣相信郭大人實乃一片忠義之心、為國為民,絕不會摻雜私心,還請父皇看在郭大人拳拳赤子之心的份上放過郭大人吧。
”然而,上首的廣佑帝卻面無動容,目光直直落在下方的朱予柔身上,不清楚前朝之事她為何能及時知曉,難道他真的太過縱容她,令她生出了監管朝政的心思?隨后,他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心中恥笑自己的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