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抬眼看去,只看到康郡王手中那塊明晃晃的“如朕親臨”令牌。
此刻周承瑾被擒,又有皇帝血諭指認,局勢瞬間明朗。
大部分禁軍士兵早已心生動搖,此刻紛紛丟下兵器,跪地投降。
少數周承瑾的死忠還想反抗,但也頃刻間被鎮壓下來。
太子周承曜終于被解救出來,他面色蒼白,但眼神堅定,在眾人簇擁下走到場中,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孤奉父皇旨意,即刻監國!傳令:封沈聿珩為平叛大將軍,總領京城防務及平定瑞王余孽事宜!封振國將軍府納蘭宵為征北大將軍、先鋒元帥,持虎符,即刻點兵,火速馳援北境,迎擊蠻族!凡我大周將士子民,當同心戮力,共御外侮,平定內亂!”
“臣等遵旨!”
沈聿珩將癱軟如泥的周承瑾推給親衛,強撐著搖搖欲墜的身體,單膝跪地:
“臣…領旨!”
動作間,他肩背的傷口因動作再次崩裂,鮮血涌出,染紅了地面。
……
太子監國的第一道詔令傳遍京城,卻無法立刻平息宮門外的混亂和恐慌。
百姓死傷,流言四起,加上北境蠻族入侵的噩耗傳來,整個京城陷入了一片可怕的混亂。
在這風雨飄搖、人心惶惶之際,宋記商行的力量,竟如同定海神針般顯現出來。
京城各大城門附近,一夜之間支起了連綿不絕的粥棚,熱氣騰騰的米粥散發著糧食的香氣,上面飄著厚厚的米油和切碎的肉末。
“宋記施粥分文不取共度時艱”的旗幡在寒風中獵獵作響。
受傷的百姓被迅速抬入宋記藥鋪和臨時征用的貨棧,夏冰帶領著宋記培養的醫徒和招募的郎中,日夜不停地救治傷者。
與此同時,一車車由宋記商行籌集、打包好的糧草、藥材、御寒棉衣,通過其龐大高效的車馬行網絡,星夜兼程,沿著官道向北境疾馳,車轅上均插著“援軍納蘭”的旗幟。
密室內。
巨大的沙盤上,代表蠻族大軍的黑色小旗正從雁門關向南移動,各地的飛鴿傳書如同雪片般匯集而來。
蠻族前鋒已至何處,兵力幾何,劫掠了哪些村鎮,靖王殘部在何處裹挾流民作亂,瑞王隱匿的黨羽試圖在后方煽動民變、破壞糧道…
所有信息經過影衛和商行智囊的篩選整理,通過數條隱秘的渠道,源源不斷地送入太子府和平叛大將軍沈聿珩的案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