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銘的猜測對不對?
于蘇瑾看來,已經觸及到本質了。
可葉大少因為自己的局限性,有些東西在很長時間內,是依舊看不透的。
此次大齊似敗卻勝,又似勝卻敗之局的成因太過復雜。
涉及到了朝堂、黨爭,以及大齊的對外戰略,君權與將權的對抗,乃至很可能摻雜了奪嫡之爭。
真樹族之勇,勇不可當,乃是草原之上的老牌霸主。
古匈奴卻是草原后起民族,之前一直是真樹控制下的一個游牧部落,近千年才逐漸崛起,卻已羽翼豐滿。
此次,古匈奴愿意與大齊言和。
言和的目的是什么?
能夠讓兩個勢力團結起來的原因,有很多。
但最有效的,便是這兩個勢力擁有同一個強大的敵人。
外部壓力,永遠都是促使聯盟達成,團結一致的重要因素。
“結盟匈奴,對抗真樹么?”蘇瑾靠坐于床頭,思量著。
不遠處的雕窗之外,依舊有街坊燈光閃爍,打入房內的光影落于蘇瑾臉上,一半深邃,一半柔和。
老實說,通過唐奇英給到的信息,大齊現在的對外策略已然非常明顯了。
這讓蘇瑾想到了自己前世某個朝代的戰略:聯蒙抗金。
“當前大齊最大的心腹之患,還是在正北草原,主要兵力也集中在那。
可對于草原上那兩個游牧民族的戰略,朝堂之內卻似乎有很大分歧,在這關鍵時刻,古匈奴又早早向大齊遞來了聯盟邀請。”
蘇瑾首先將此點落定,由此進行發散性衍生。
“四皇子,就是當初負責與古匈奴和談之人。”
“而唐大帥,當初在真樹族已然積極備戰的前提下,卻被朝廷莫名召回,這才有了我與他在凌州的相見之緣。”
“朝廷到底有什么大事,重要到在兩軍隨時都可能交戰之時,將三軍大帥喚離前線,召回京城呢?”
這一點非常古怪,蘇瑾當時便沒想通。
而現在,在了解到更多信息之后,蘇瑾對于此事的推測,就變得順暢起來。
因為,邏輯通了,至少接下來的推理,就有“行為動機”的支持。
“第一,朝廷需要給真樹族一個大舉南下的理由,這其中,肯定有不少大齊朝堂之內,或真或假投靠了真樹族的官吏通風報信。
這些人是真叛徒也好,是雙面間諜也罷,他們要做的,就是告訴真樹,南下的機會,到了。”
那一夜在凌州城別院,唐奇英很明顯是打算留宿一夜,多與葉仁夫、蘇瑾聊聊天,說說話的。
乃至有親手指教蘇瑾【兵神槊鋒訣】的意思。
最后卻走的匆忙。
沒過多久,真樹與大齊正式交戰的消息便天下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