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朝跟華夏古代不太一樣,科舉過程少了府試和殿試兩個環節。
書生通過縣試,為童生。
通過院試,為秀才。
鄉試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二到十名為亞元。
會試為進士,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
縣試比較簡單,當地縣令監考,只要能做出一首讓縣令不惡心的詩詞,基本就過了。
張平安不用準備也能拿第一。
但,到了院試,就需要默寫圣人經典了。
好在還有時間,從現在開始背誦,到院試的時候,張平安差不多都背會了。
接下來的幾天,張平安除了吃喝拉撒,基本都徜徉在書籍的海洋里。
“古代的課文真尼瑪難背,連標點符號都沒有,還得老子自己加上。”
“還別說,這加上標點符號后,就好背多了,背一部圣人經典最起碼能節省三分之一的時間。”
張平安讀書第一天。
整個張家人都覺得張平安連一整天都堅持不了。
張平安讀書第二天,王氏和小不點開始轉變看法,但張鐵牛和張書覺得張平安不可能連續堅持兩天。
張平安讀書第三天,夜里下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暴雨。王氏和小不點徹底相信張平安是真的想讀書,張鐵牛和張書卻認為這應該是張平安的極限了。
張平安讀書第四天,一家人終于整整齊齊全都相信張平安是真的想要認真讀書了。
灶房里,王氏開心地對除草回來的張鐵牛小聲說道:
“當家的,本來還以為這孩子是受了打擊,跟小棋賭氣,一時頭腦發熱,才要讀書的。”
“沒想到,他竟然一連堅持了四天!”
“我聽說明天就是縣試了,要讓平安去試試嗎?”
張鐵牛聽著朗朗的讀書聲,忍不住感嘆一聲:“或許,人只有在經歷過打擊后才能快速成長。”
“既然他有這個毅力,我們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支持他。”
“只不過,今年的縣試趕不上了,讓他參加明年的吧!”
這時,張書抱著小不點走進來。
“爹,娘,你說他會不會是受了刺激,腦子壞掉了?他這幾天竟然連門都沒出過,比當年大哥讀書還刻苦!”
張書口中的大哥,自然不是張平安,而是張棋。
聽到張棋的名字,張鐵牛夫妻二人臉色忍不住暗了下去。
“唉,書兒,小棋現在和我們已經是兩個世界的人了,平安才是你大哥,以后你要慢慢習慣。”王氏語重心長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