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三京二十六府,每一座府城圣院分院都有傳世閣分部。
臨安府圣院當然也不例外。
閣中供奉的,皆是大夏開朝以來,足以傳天下的圣賢宏文。
每一篇,都由文道自行運轉,以才氣為墨,刻印于特制的玉璧之上,供后世瞻仰。
而處在翰林境已久的魏長青處理完公務,最常去的地方,便是傳世閣。
希望能從傳世經典文章中有所收獲,幫助自己踏入大儒之境。
尤其是近幾日,他幾乎將所有閑暇時光,都耗在了一塊新出現的玉璧前。
玉璧上的九個字。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魏長青內容,越發覺得作者把讀書人的道路闡述得精妙。
魏長青每每觀之,都覺心神激蕩,困擾多年的瓶頸,竟有松動之兆。
他甚至覺得圣策九字的作者,雖未曾謀面,卻已勝過自己半師。
甚至連之前因為佛門妖孽而被削減的才氣,都隱隱有些恢復。
魏長青猜測,或許是哪位隱世不出的大儒,因佛門一事,特意寫了這篇宏文,消除才氣削減的影響。
為此,他還特地修書數封,送往京城,遍問師友同僚,想要知道這篇驚世宏文,究竟出自何人之手。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
自己奉若圭臬,引為指路明燈的圣策,今日竟會以這樣一種荒唐的方式,出現在自己面前。
被人當眾抄襲。
還安在了一個十二歲的書童頭上。
這讓魏長青如何不憤怒,恨不得馬上剮了吳井元的皮。
一旁的縣尊吳井元,在最開始愕然之后,心中卻是一片雪亮。
原來如此。
盧小友的文章,這么快就被刻入了傳世閣。
縣學沒有傳世閣,他根本無從得知這個消息。
反應了過來,吳井元有些哭笑不得。
他還以為連傳天下級別的文章都不能入魏大人的眼。
原來并非不認可。
恰恰相反,是太認可了。
正是太推崇這篇文章,才會因為抄襲之事,而憤怒到無以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