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此詩乃是何人隨著?朕不知的朕的百官當中還有能文又能武之人,若是陳侍中真的覺得此人可以平定西北禍患,不妨推薦給朕!”
劉宏說道。
其實就算是陳諶不說,大殿之上已經有很多人猜出來了這個人是誰了。
太傅袁隗肯定猜到了。
中常侍張讓也猜到了!
大將軍何進自然不用猜都知道!
答案只有一個。
陳諶沖著沖著劉宏拱手說道:“啟稟陛下,常言道舉賢不避親,所以臣今日要舉薦之人,乃是臣的族人
陳諶的話音剛一落,大殿之上更多的人猛然之間都想到了一個人。
“做此詩詞者不是別人正是臣的子侄,陳皓陳蕓青!”
陳諶大聲的說道。
“嘶!”
大殿上的群臣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果然是他!
沒錯,就是陳皓陳蕓青!
距離陳皓進京弄出的風波已經過了快三個月的時間了。
自從陳皓辭官之后,人們也逐漸的淡忘了這個驚鴻一現掀起了滔天波浪的年輕人來。
有不屑的,有惋惜的,也有憎恨的。
那些惋惜的是惋惜陳皓這種少年英才遭到迫害被迫辭官躲避風頭。
而不屑的則是不屑于陳皓膽小辭官。
怨恨的則當屬張讓等人了。
但也不光只有張讓這其中還有朱信。
而此時朱偶恰巧也在朝堂之上。
今日若無意外的話,他會站出來接下平定涼州的大任。
這也是為什么今天他會出現在朝堂之上的原因。
自從上次在和陳皓結怨之后,朱偶便一直記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