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球的baozha過后一片巨大的小行星帶就出現在了原本那顆星球所在的軌道上。
由于星系內整體質量并未發生太過嚴重的損失,以至于想象中的那種星體軌道混亂異常的現象沒有出現。
當星系內的一切事物開始趨于平靜以后,數千萬臺采礦機器人直接將整個星球的殘骸給吞沒了。
這還是思旭第一次親手去毀滅一顆星球。對于此刻的他來說那顆星球只是數據層面的一組數字罷了。
將其炸成碎片才便于資源的開采與回收,要知道一顆星球絕大部分珍貴的元素都集中在星球的內部,尤其是它的核心。
如果讓思旭以現有的技術降落到星球表面進行開采,姑且不談因為重力導致的運輸困難以及自己是否能夠鉆的那么深,單單就以運輸成本來說都是當前思旭無法接受的。
星系內進入到了一個大建設的時代,各種各樣的縣級戰斗飛船如同下餃子一般從船塢內被建造出來。
相反的如同曙光號一樣的市級飛船的建造速度就要慢很多,不僅僅是因為曙光號的噸位實在是有些高的離譜,甚至都超過了伽莫夫號的噸位。
與虛胖的伽莫夫號不同,市級戰斗飛船如同一個具有完整指揮作戰能力的飛船。他個頭小但是裝甲的厚度竟然可以承受住自己的大殺器的攻擊而不影響整個飛船的結構。
一顆足夠摧毀一顆星球的引力炸彈被安置在曙光二號飛船的邊緣進行了一次實彈演習,思旭雖然不敢用自己所在的曙光號進行壓力測試,但是使用了相同建造技術的曙光二號飛船成為了提供摸底數據的重要依據。
巨大的引力源作用在了曙光二號的表面,雖然飛船內部的傳感器不斷的發送出結構異常的報告,不過當引力散去以后炸彈對飛船內部造成的損壞微乎其微。而外部裝甲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較為猛烈的傷害,不過仍在可接受范圍以內。
被摧毀的行星幾乎就是處于一種物盡其用的狀態,一些較大塊的巖石在村級發動機飛船的推動下被送到了星系內的各處。
超大功率的激光武器被安裝在這些家伙上面,形成了一個對星系內全部區域火力覆蓋的火力網。
一些小型的核導彈以及小型引力炸彈導彈也被部署在各個角落。甚至一些攜帶了大量登入作戰機器人的縣級飛船被大量的巖石包裹隱藏在一些不起眼的位置上以隨時對入侵者發動攻擊。
轉眼間思旭在這個不知名的星系內停留了有150多年,這段時間內思旭抓緊時間無時無刻的都在進行著科學研究,原本設計出來的很多東西都經歷了數次的更新迭代。
按照文明等級劃分來說,此時的思旭已經達到了二級高級文明的范疇,距離三級文明只差那最后一步。
但是就是這看似微弱的一步卻讓思旭陷入到了文明發展的瓶頸之中,現在要想完成突破只能尋求基礎理論上的突破,否則他無論將現有的技術玩出什么花樣,都擺脫不了二級文明這個等級的桎梏。
為此原本環黑珍珠的粒子加速器被全部拆解,經過改裝以后一個巨大的環恒星粒子加速器被建造了起來。
這是一個由無數巨大的加速線圈組成的龐大建筑群,由于有了引力子相關技術的加成,現在的環恒星加速器不在需要使用原本那種巨大的管道來作為加速器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