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官場,重要的不是領導說了哪些話,而是要揣摩領導的意思。
什么叫主觀能動性?
打個比方,正常情況下,上北市做為副省級城市,市政府向省政府匯報工作,沒人能挑理。
“你們市委市政府班子里有什么拿不準的事,一定要反映給省委省政府,多向上級反映?!?/p>
“領導費心了。
有什么拿不準的事,我們市委市政府一定會向省委省政府請示的?!?/p>
這兩句話僅從字面意思上看,再正常不過,可是放在特定的環境下,這兩句話的意思還是字面意思嗎?
就像是現在,王振國的話都已經說的這么明顯了,市委班子里要是還抓不住重點,就可以回家種田了。
重點是什么?
報告、中紀委、內參、精神病院現場、省軍區、武裝演練、省委班子。
這些全都是重點!
更別說人家的第二句話,完全就是在指著他們的鼻子說他們濫用私用權力了!
會議室內一片寂靜,市委常委們的臉色一個比一個難看,可人家是中紀委的呀,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科長,他們也不敢得罪!
誰知道人家回去以后怎么說?。?/p>
雖然人家現在去了預防腐敗局,可中紀委實打實的人脈可不是開玩笑的!
他們敢不去嗎?
還是那句話,就算是你市委書記要發展當地,得需要批文,你就得去部委項目處要批文,項目處只是一個處長,就當是處長吧,你一個正廳級市委書記,不同樣要求爺爺告奶奶?
盡管市委書記不可能親自去,但意思就是這個意思嘛。
這并非因為職位高低,而是源于權力鏈條中實際話語權的差異,上級部門掌握關鍵資源審批權,下級即便行政級別更高,也必須遵循潛規則低頭運作。
這種表面恭敬、背后妥協的常態,恰恰印證了官僚體系中形式與實質的割裂,本質上仍是權力依附關系的體現。
這種生態下,官員的主觀能動性往往異化為對潛規則的精準揣摩與執行,而非真正服務于地方發展。
“王委員,沒關系的,大不了我在你旁邊住著嘛,咱們也當個病友?哈哈哈哈?!?/p>
陳知行頓時咧嘴笑了起來,可這番話,更是讓王立春差點心態不穩直接癱軟的滑到桌子底下去。
他的原本一只手放在辦公桌上,翹著二郎腿,抖著腿的,此刻都下意識把腿放在地上,雙手扶著膝蓋,一副好學生的樣子。
“呵陳陳組長說笑了我們哪能讓王委員久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