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銷會正式開始后,各地的參觀者涌進展廳。林書明一邊守著自己的展位,一邊觀察其他城市的產品。
江蘇館里,宜興的紫砂壺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壺身圓潤,色澤古樸,每一把都是老師傅的手藝。旁邊是蘇州的絲綢,一匹匹綾羅綢緞在燈光下閃著柔和的光澤。南通的藍印花布也很搶眼,白底藍花,圖案有鳳凰、牡丹、魚戲蓮葉,充滿了江南水鄉的韻味。
浙江館主打的是龍井茶和湖筆。茶葉裝在精致的竹筒里,打開蓋子就能聞到清香。湖筆更是文房四寶之一,筆桿用的是湘妃竹,筆頭是上好的羊毫,寫起字來柔韌有力。
安徽館最醒目的是宣紙和徽墨。宣紙薄如蟬翼,透光看能看到紙漿的紋理。徽墨黑如漆,研磨后墨香撲鼻。還有黃山毛峰茶,雖然包裝簡單,但品質上乘。
山東館展出的是阿膠和大蔥。阿膠是補血圣品,用驢皮熬制,在當時算是奢侈品。章丘大蔥更是出了名,一根能有一米多高,蔥白如玉,辛辣適中。
河南館則是汝瓷和少林禪茶。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窯之首,雖然現在的都是仿品,但工藝依然精湛。釉色如天青色,器型優雅。
每個展位都有自己的特色,競爭相當激烈。但林書明注意到,大部分產品都是傳統工藝品,實用性不強,價格也偏高。相比之下,青山竹編既實用又便宜,應該很有市場。
果然,沒過多久,就有人被竹編吸引過來了。
”同志,這竹筐怎么賣?”一個穿著干部服的中年人問道。
”普通的八毛,彩色的一塊二。”林書明趕緊介紹,”都是純手工編制,結實耐用。”
中年人拿起一個花籃仔細端詳:“編工確實不錯。咦,這是什么?”
他指著竹筐底部的一個小標記。
”這是我們的標識。”林書明自豪地說,”青山竹編,每個產品都有這個標記,就像商標一樣。”
在竹筐底部,用細竹絲編了”青山”兩個字,雖然簡單,但在這個年代已經算是很有品牌意識了。
”有意思。”中年人點點頭,”我是南京市百貨公司的采購員,你們這批貨有多少?”
”這次帶來展示的有一百個,但我們村里還能生產。”林書明說,”如果您需要,我們可以按您的要求定制。”
”定制?”采購員眼睛一亮,”能編什么樣式?”
林書明拿出早就準備好的樣品冊:“您看,這是提籃,這是收納筐,這是花籃,還有專門裝雞蛋的籃子,底部有隔層,不會碰破。”
”這個好!”采購員指著雞蛋籃,”我們南京很多人養雞,這種籃子肯定受歡迎。”
正說著,又來了幾個人。
”這竹編是哪里的?”一個戴眼鏡的女干部問。
”蘇州青山村的。”張胖子趕緊迎上去,”我是蘇州百貨公司的張科長,這是我們重點推薦的產品。”
”質量看起來不錯。”女干部拿起一個竹筐,”比我們無錫的竹器廠編得還好。”
這話被旁邊無錫展位的人聽到了。無錫也有竹編產品參展,但無論是樣式還是做工,都比不上青山竹編。
”劉廠長,您看那邊。”無錫竹器廠的一個年輕人對他們的廠長說,”那個青山村的竹編,好像很受歡迎。”
劉廠長是個五十多歲的瘦高個,走過去看了看,臉色不太好看:“農村作坊的東西,能有多好?”
但他心里清楚,青山竹編確實比他們廠的產品精致。特別是那些彩色花籃,他們廠根本做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