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現在大名府被五萬契丹大軍圍困,朝廷當即刻派兵增援,不然大名府一旦陷落,契丹大軍可長驅直入進逼汴京!”
“胡閣老所言差矣,契丹人歷來狡詐,焉知他們這不是誘敵之計,就是想趁著朝廷援軍疾馳增援之際埋伏援兵?”
“呂閣老這話是什么意思?難道任由契丹人攻打北都,朝廷不發一兵一卒?”
“老夫可不是那個意思,只是現在敵情未明,貿然派兵恐是徒增傷亡。”
大魏汴京的乾元殿里,此時大臣們吵成了一片,爭論的內容只有一個,就是派不派兵增援大名府。
坐在龍椅上的魏仁帝宋恒一臉愁容,雖說他已經習慣了大臣們小事小吵大事大吵,沒事找事吵的節奏,可也得分個輕重緩急。
現在契丹大軍都達到大名府了,就算宋恒不懂軍事,他也知道,大名府一旦被契丹人攻破,汴京立馬就暴露在契丹兵鋒之下。
五十年前他爺爺就是在澶州和契丹人簽訂的盟約,送出大筆好處之后才換來了這五十年的太平,難道他也要步自己爺爺的后塵。
這可不是什么好名聲,五十年過去了,這依然是魏國臣民心中的一顆刺,一個讓皇家抬不起頭來的恥辱。
可偏偏宋恒面對這種局面也沒辦法,難道也像他爺爺一樣御駕親征?
“報!大名府八百里急報!”就在此時,一個背后插著三桿紅色背旗的士兵,被兩名殿前武士架著走進大殿。
士兵被徑直架到御階前,小心地解開胸前的包裹,將一個黑漆木匣取出高舉過頂。
宋恒身邊的太監李寶趕緊跑下御階,將士兵手中木匣接過來,仔細檢查一番確定無誤后,才從宋恒手中接過鑰匙打開木匣,將里邊的一封奏折恭恭敬敬送到御書案上。
宋恒此時也沒有了往日的從容淡定,從御書案上拿起奏折快速瀏覽起來。
整個大殿也都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著御階上的宋恒,只見宋恒一會兒皺眉一會兒微笑,讓人弄不明白劉彥海寫了些什么。
“陛下,可是大名府的急報?”內閣首輔呂一簡看魏帝看完奏折變得沉默不語,忍不住開口問道。
“李寶,那你給諸位愛卿讀一下吧。”宋恒說著將手中的奏折遞給李寶。
李寶躬身接過奏折走到轉身站在御階上,清了清嗓子開始宣讀這一封被日后稱之為“鐵血第一書”的奏折。
“陛下圣鑒:臣御史臺巡察御史、河北東路轉運使、北都留守、大名知府劉彥海叩首。”
“今冬契丹賊寇無故犯邊,數十萬虎狼惡徒侵擾我大魏腹地,邊關重鎮一日三警,真定、河間諸府陷于苦戰,定州、任丘相繼陷落于賊兵之手。大魏北疆狼煙四起,百姓流離失所。”
“我天朝以仁德治國,宣揚仁義于四海萬邦,以歲幣之資救助契丹貧困牧民,以仁德之師防備狼子野心之賊,只求契丹賊寇感念大魏仁德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