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很忙,當電子管廠即將落地投產的時候,他便馬不停蹄的趕到了位于蓉城的西南半導體材料研究所。
接下來他準備著手攻克硅晶體管的量產技術了。
相較于鍺晶體管,硅晶體管的研制難度要高不少。
不過好在這個鍺晶體管已經為量產硅晶體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局長,你送過來的圖紙我們進行了全面的研究,短時間內想要量產晶體管恐怕很難,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就是提純方面,區域熔煉法雖然不錯,但僅能夠提供9999純度的硅晶體,而想要量產硅晶體管的話,需要999999純度。
不過您提供的zone
refg工藝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可我們缺乏部分關鍵設備,需要再給我們一點時間。”
而目前全球范圍內僅有貝爾實驗室實現了這項技術,成功試制除了pn結型晶體管。
可就算是貝爾實驗室都要在54年才實現晶體管的量產。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這項技術的難度有多高了。
除了這個問題外,還有缺乏微米級鎢針定位器這項關鍵設備。
如果是之前的話,蓉城一機廠還真就沒辦法生產這臺機器。
可現在蓉城一機廠新增了十多臺微米級別的高精度工業母機,已經具備生產這項關鍵設備的能力了。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一是晶體管的封裝技術。
要知道晶體管這種東西對于水氧是非常敏感的,這就意味著封裝的時候需要氦氣。
電子管廠雖然有精密玻璃封裝技術,但卻并沒有惰性氣體填充工藝。
所以想要量產晶體管還需要建設一個惰性氣體生產線。
第二個關鍵問題就是晶體管的檢測設備。
想要測試晶體管需要超過100hz的高頻特性分析儀,而蘇熊這邊也僅掌握了1hz的技術。
所以這項關鍵技術也需要攻克。
超高純度硅提純生產線——鎢針微定位機床——惰性氣體生產線——高頻測試設備
目前就是西南半導體材料研究所面臨的四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