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風(fēng)輕就是很好的應(yīng)對辦法,裝沒事人。
倒也不是偷懶,有時候,什么都不做,恰恰就是最好的做法。
做得多,錯得多。
那么多的傳統(tǒng)方式,自然有其存在必然性。
本來就知道,但是只是想,沒有感受,有了實踐之后,才發(fā)現(xiàn),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
沒有那么多的花里胡哨,也就沒有那么多的成本,一切都比較好控制。
也不知道咋回事,總之前人已經(jīng)實踐過很多次,就說明了傳統(tǒng)的方式,就是很好用。
比如蓋房,是不是可以用木頭呢?涂上防腐的油。
木頭雖好,成本也不小,不過對青集來說不是事,只是木頭不能隨便多用,要用在最緊要的地方。
剩下的很多樹不能砍,只能少量用。
還可以用薄的鐵皮吧,竹靈雖然可以搞定,產(chǎn)量也不會太多,石頭和土建好了的話,也很安全。
東海這塊區(qū)域,是極其少見地震的,青集總不能用樹葉來搭房子,下雨的時候怎么辦。
從官府到?jīng)鐾?,還有仙名山莊,都是用石頭做得,石頭就算是比較低成本的材料了。
現(xiàn)實就得考慮這些。
不是法力能解決的,在凡間,雖然可以跟凡人更加拉近距離,同在一起交談,在一個房間相處,那還仍然需要喬裝外形。
但并不能造太多神奇的東西,應(yīng)急的食物還可以,如果是別的物件,還是會擾亂凡間的總體平衡。
可別小看這個平衡。
大海之所以是大海,大地之所以是大地,都是因為有平衡存在。
凡間的規(guī)則已經(jīng)建立,要加新的東西,肯定還是要具備凡間事物的特性最好。
畢竟東西是要給凡人用,房屋也是給凡人住。
因為青集想要很多的人舉行一些活動的時候,有個方便的場地。
別說仙名山莊和縣衙了,空地也沒有很多,還得考慮在哪找塊空地。
這樣想下去,又是延展開太多東西的節(jié)奏。
那是不是要建的綜合場地,連墓地都要包括啊。真頭疼。
從哪開始做起呢?
也不能利用居民現(xiàn)有的場地,都不夠大。
可能青集找不到一個圓形的大場地,他可能就得找一個長形的,他也不能全建成樹屋那樣的,實現(xiàn)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