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信號在解碼矩陣中流淌,像是一首用數學寫就的詩篇。基地深處傳來的量子波動越發清晰,每一個脈沖都攜帶著精確的坐標信息。
“第三象限發現異常。“z-7報告,“檢測到高強度量子態變化。坐標系統完全偏離已知模型。“
張巖的手指在神經接口上輕點,感受著數據流中隱藏的規律。這不是簡單的位置信息,更像是某種多維度的路徑圖,指向著人類從未涉足的空間層面。
“啟動高維解析。“他說,“提取完整的路徑數據。“
全息投影在實驗室中央展開,呈現出令人眩暈的幾何結構。不同的空間層面相互交織,創造出復雜的通道網絡。這是一張超越傳統三維理解的地圖。
“生物監測顯示反應。“李明查看著醫療數據,“觀看這些圖案會觸發特定的腦波模式。某種程度上,我們的大腦正在學會理解高維信息。“
確實,隨著觀察的深入,那些原本令人困惑的結構變得越來越清晰。這不是靠理性的分析,而是某種更直接的認知,仿佛大腦獲得了新的感知維度。
“空間掃描更新。“z-7通知,“發現多重引力異常。這些坐標點似乎都是某種空間節點。“
“交叉分析。“張巖說,“對比已知的航行數據。“
數據比對揭示出驚人的聯系。那些神秘的坐標與極光號此前遇到的空間異常高度吻合。某種程度上,他們一直在無意識地追隨著這個古老文明留下的路徑。
“量子共振加強。“李明報告,“裝置對這些坐標有強烈反應。能量輸出突破歷史峰值。“
實驗室的空氣因強大的量子場而扭曲。不是破壞性的畸變,而是一種有序的重組。裝置似乎在嘗試重現那些特殊節點的空間特征。
“深層掃描啟動。“z-7說,“記錄每個量子態變化。“
改良后的傳感器全力運轉,捕捉著最微小的細節。在量子層面上,裝置正在創造出微型的空間躍遷點。這些實驗性的構造讓研究人員得以直接觀察高維空間的特性。
“神經網絡出現同步。“李明注意到新的異常,“這不只影響單個觀察者,而是在創造某種集體意識。“
張巖能感受到這種變化。通過量子態的共振,在場的每個人都被卷入了一個更大的認知網絡。這讓他們能夠分享彼此的感知和理解。
“基地信號強度提升。“z-7報告,“檢測到新的信息層。“
新的數據開始流入。這一次的信息更加具體,不只是抽象的坐標,還包含了詳細的操作指南。那個文明正在教導他們如何使用這些空間節點。
“啟動模擬系統。“張巖說,“讓我們嘗試復現這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