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村長的兒子,其他人都是從京城下鄉(xiāng)插隊的知青。
他們都沒有聽到過狐貍的叫聲,猛一聽到,還被這狐貍的叫聲嚇到了呢。
村長的兒子聽到這叫聲高興的眉飛色舞。
“我靠了,好幾天了,老子都在蹲守,都沒有見到大貨,今天可算是見到大貨了”。
狐貍的皮毛,在這個年代可值錢了。
一個都能賣十塊錢。
更何況,狐貍還有肉。
可不要覺得狐貍肉吃著獵奇。
狐貍肉的口感就和羊肉差不多,后世還有人把狐貍肉代替羊肉去賣。
狐貍全身的價值,也就是皮毛比較值錢,他們的肉不值錢。
反正怎么算,這個狐貍的毛能賣十塊錢,剩下的肉,他們還能去吃,都是很劃算的。
村長的兒子說了,今天他們過來抓野貨,不僅能分到一塊錢還能分到二斤肉。
1塊錢聽起來不多,但也相當于正式工一天的工資了,而且也就晚上才出來干一會兒。
最主要的是不干也沒有辦法,在這里也沒有好的工作。
不干就沒有錢花。
跟著村長兒子一起過來的,都是家里沒有錢,下鄉(xiāng)補貼快要花完的。
村長兒子說完這話,拿起獵槍,對準那狐貍的身影,打了過去。
不得不說村長兒子的槍法還是很好的,槍聲彈落,傳來了狐貍的慘叫聲。
他們幾個飛快的跑到了狐貍的身旁。
正當他們想要把狐貍給帶走的時候,聽到了一聲厲喝。
“你們在做什么?”
這個年代打獵其實是不犯法的,犯法的是不能用獵槍,因為是邊境之地,如果如果對槍械的管控不嚴格的話,會造成不好的后果。
可以捕捉野生動物,因為到80年代動物保護法才成立了。
但是打獵要用合理的辦法,比如說設置陷阱,下圈套,就是不能用獵槍。
部隊對獵槍的看管很嚴格,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去牧民的家里,普及知識,搜查,不讓他們手里有獵槍這種東西。
村長的兒子聽到這一聲厲喝,嚇得心里一跳。
他為什么大半夜的來打獵?不就是為了避免被這些巡邏的兵哥哥看到嗎?
這個年代,人們對軍人的威嚴,都是很懼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