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邊走路邊找路是很辛苦的,也是走得相對較慢的。比如正常情況下一個人一小時可以走三公里左右的山路,但如果需要按著軌跡邊走路邊找路的話,那就有可能一個小時只能走兩公里、甚至是一公里。因為要不斷地花時間去看軌跡,再依照軌跡結合現實中的路況和路境去尋找自己可以走的路。
另外,在邊走路邊找路的行進中最怕遇到各種岔路口,每到一處岔路口都要停下來判斷一下究竟要走哪條路。有時候前隊隊員真就沒在路口綁路條做標記,那就需要我們自己按照軌跡尋找正確的行進方向。問題是所有的軌跡顯示都有一定的滯后性,我們必須要走出幾十米后才能看明白軌跡上自己的位置是不是還在原本計劃的軌跡之上,如果走錯了就還要退回去,換條路再去嘗試。最麻煩的是有些岔路口不止有兩條路可以選,有可能是三條,四條,甚至是更多的選擇。
今天我們要走的路其實不算很難,畢竟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山谷中行走,只要不是突然地向上開始爬山,大體上是不會走錯方向的。問題是山谷中可供人通行的道路有很多,而且沒有哪一條路是特別明顯的。
山谷中的道路大多都是伴隨著溪流河水前行,地上到處都是石頭,各種各樣的石頭。有的是常年累月被水流沖擊的河灘石或鵝卵石,有的是從兩側山崖上墜落下來剛剛進入山谷的石頭。有許多石頭很小,很不起眼,但很硌腳。有些卻又非常的巨大,大到可以阻斷道路分割河流,遇上了只能不斷地繞行。
這里的石頭大體上分為兩種顏色,在兩側山崖上裸露出的各種巖石大多呈現黃褐色或米黃色;分布在谷底與河道旁的石頭,無論體積大小,多是呈現出青灰色或暗藍色,兩者可謂是涇渭分明很好區分。
我邊看著軌跡邊向前行進,一只手要不斷地掏出手機看軌跡,所以就將一只登山杖收回放進了背包,只拄著一只登山杖前行。現在最讓我頭痛的是兩件事:第一是找路,第二是走路。
說找路難主要是這里的道路都不清晰完整,有時走著走著腳下的路就消失不見了,這時就需要我在方向大體保持不變的狀況下去周圍搜索其它可供替代行走的道路。有些路根本就不能稱之為路,完全就是在石頭上行進,這種路不同于土路那般清晰好辨認。還有些時候我們干脆就是在巨大的河灘石上爬上爬下,甚至是跳來跳去,稍不小心就會重心不穩身形搖晃,皮肉和石頭發生磕碰也在所難免。多添幾道傷口流點兒血倒不算什么,關鍵是下肢關節承載過大,膝蓋和踝關節都開始隱隱叫苦了。
最讓我感到無奈的還是這山谷中的水。所有人都知道溫度一低水就會結冰,水一旦凍成了冰就變得堅硬起來,也就不再具備往低處流的特性了。生活在水邊,尤其是生活在北方冬季水邊的人都明白,到了冬季水就開始展現出它不斷切換的態勢。從液態流動的狀態一夜之間就能切換到固態堅不可摧的樣子,又在白天隨著溫度升高而再次松動軟化,直至恢復到涓涓細流隨地勢徜徉流淌的姿態。
我現在也說不出是喜歡固態的水還是喜歡液態的水,它們各有各的煩人之處。固態的水就是冰,它們呈灰白色或乳白色,可供人立足落腳,可以在本來沒有路的地方生生地凍出一條或無數條的道路來供人行走。但它們很滑,很不好走,尤其是我這種沒穿冰爪的人,大多數時候都是戰戰兢兢一走三滑的在它上面行走著,更別說有時還要在冰面與巖石之間做跳躍和跨躍的動作,這絕對是極其危險的嘗試。而剛剛融化成液態的水給我帶來的麻煩更大。它們不僅會弄濕我的鞋襪和褲角,還會降低我腳部和腿部的溫度,更可氣的是它們會讓原本可以通行的地方突然變得不能直接行走,還會使本來就稀少的土路變得泥濘難行。
但最讓我恐懼的還是河面上出現的很多條裂開的冰縫,在這些冰縫中我們可以看到清澈的溪流在歡快地流淌著,似乎它在享受著越來越難得重見天日的喜悅。可有時我們需要在冰縫兩邊的冰面上來回進行跨躍,對于我來說這都快趕上雜技表演的難度了。有些冰面已經開始松動軟化了,稍有不慎就會讓踩踏它們的人付出代價,痛苦的代價。
我在來回跨躍河道冰面的過程中打過三次趔趄,徹底弄濕了一只鞋。而跟在我身后的幾個人也大呼小叫了好幾次,我能肯定的是有人摔倒過,還有人失足落入過水中。雖說還不至于濕身洗澡,但卻足以濕鞋洗腳的了。
要是在平時我絕對會駐足大笑或嘲諷他們幾句,至少也要在心底里幸災樂禍一番。但是今天,現在的我,居然毫無這等興致,因為面前遇到了一個更讓我頭大的麻煩:需要開始攀爬一道石壁了。
說是石壁其實就是幾塊壘疊在一起的大巖石,不知是一塊大巖石碎成了幾塊小巖石呢,還是水流切割和搬運的力量在發威,幾大塊青灰色的巖石構成了一堵七八米高的石崖斷壁矗立在我的面前。
我上下左右打量了一番,現在溪水在這塊石壁上大多呈冰掛的形態僵立著,只有中間部分開始融化了,在汩汩流淌著。石壁上的許多凹槽縫隙處還留有不少雜物以及新鮮的泥土,看來是我們前隊隊員攀爬時留下的。
我見這里并沒有其它道路可以繞過,就只好將登山杖全都收了起來,仔細看了看石壁各處的縫隙和凹槽,在腦海中想像著自己的落腳點和著手之處。
這時身后趕上來的少打聽說道:“這塊大石頭不太好爬,貪吃蛇你行不行?先爬上去看看情況,等會兒到了上邊也可以拉我們一把。”
“行啊,我沒問題。”貪吃蛇的積極性很高,絲毫不以這點困難為意,說著就收起了登山杖來到石壁下邊開始找地方攀爬。
我站在他身后看著他敏捷地向上爬去就轉頭問少打聽道:“你不是讓我走在前邊嘛,怎么這么會兒功夫又改主意了?不怕我現在趁機脫隊啦?”
“你脫吧,隨便。”少打聽笑道,“這里只有爬石頭這一條路可走,你能怎么脫?怎么脫你都得走這條路。另外告訴你一件你還不知道的事情,咱們用不了多久就能和前隊匯合啦,你的利用價值基本快歸零了。”
“什么?你做夢娶媳……哦不是,你做夢沒睡醒呢吧!”我頗感驚訝地說道,“就咱們剛才這行進速度還能追上前隊嗎?別逗啦!不被前隊甩得更遠就該念佛啦。我雖然是比較會自吹自擂的,但也不好意思說我能追上前隊啊,你這牛皮吹得都沒邊了。”
補一刀也從旁說道:“是嗎?咱們馬上能追上前隊了?不太可能吧。”說著她忽然停了下來,似乎在側耳傾聽著什么。估計她的耳音平時比較好,能聽見很遠的聲音。但過了一會兒她一臉迷茫地搖了搖頭說道,“好像沒聽見什么動靜,沒有說話的聲音啊。”
其實別說她沒聽見了,我認為誰都沒聽見附近還有其它的人聲。這里地處山谷,稍大一些的動靜往往都能引發回音。此時我只能聽見融化的溪水涓涓流淌的聲音,天上偶爾飛過的幾只山鳥也不鳴叫,只能時不時地聽見鳥兒掠空而過時拍打翅膀的聲響。此時風不大,最多能有個二三級的樣子,這或許和我們是一直行走在山谷之中有關,復雜高聳的山形阻擋住了冬季的西北風。其實即便今天狂風呼嘯,山谷這里也不會有什么樹葉和枯枝在空中與之唱和。因為這里的樹木異常稀少,大部分還都是荊棘灌木,最粗的樹大概只有我小臂粗細,樹上的葉子也早就不知道飄落到哪里去了。
我猜這里或許不太適合樹木生長,不是因為缺水,而是因為地貧,土壤實在是太少了。生命力再頑強的樹也無法在光禿禿的石頭上生根啊,畢竟只有土壤才是大多數植物的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