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茵蘭已經忍不住自己的激動了,她將聲音放得極軟:“萍姐姐,你娘真愛你?!?/p>
楊凝好笑地看著他們二人,將話題拉到另一個,“你們不是想問在益都縣的事情嗎?怎么問到了我身上?”
此言一出,兩人立馬回神,“對,對,益都縣的風土人情、書社、住宿,這些我是一竅不通。還請楊姑娘指點?!?/p>
“指點談不上,不過我也確實略知一二。”楊凝十分自謙,緊接著她就開始賣弄自己從葉璟那邊得知的信息。
“若是葉公子要去益都縣,想參加書社,益都縣里最好的書社就是府學的學生辦的青水書社,此書社出了四位官員,八九位進士,舉人秀才不知凡幾。不過前陣子已經完成了招新,如今葉公子若想進這書社,怕是有點難了?!?/p>
“不過進這書社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勢力眾多,跟腳又正。這半年還能請到府學的院子和副院長講題,甚至縣令、學政偶爾也會出現為書社的學子命題講題。”
“都說進了青水書社,基本上已經能穩進秀才了。未來若一路科考,榮登進士榜,同窗師兄亦是朝中人脈,一州知政、學政更是恩師,與那些科考的學子認的座師關系自然不是同日而語?!?/p>
葉柏聽著楊凝的夸夸其談之言,更覺得她妙語連珠,舉止不凡,能了解這樣詳細的事宜,多少也是通讀詩書的,若是娶她,日后相伴想來亦能琴瑟和鳴,舉案齊眉。
既能管家,又能與他煮茶論道,對經詩文。
一看就跟自己的草包妹妹不一樣,自己的這個妹妹,現在都還沒搞懂到底科舉要考多少場。
葉茵蘭聽著楊凝的話,陷入沉思,早已不知魂飛何處。
她想的與葉柏有部分一致。
她在想,若是她嫁給自己哥哥,那她的嫁妝豈不是又會豐厚不少?
嫁人更有了幾分底氣,而且她還是益都縣的人氏,若能帶自己、母親和哥哥到益都縣,那自己不就能在益都縣尋位好人家嫁人?
她家如此富有,每年拿娘家一半的收益貼補自己家,自己這幾年豈不是又能過得快活?
到了益都縣,還可以纏著娘送自己去府學里,自己一定能在府學里找到一位家世前途具優的兒郎成婚。
而他們有個有前途的妹夫也是好事,這簡直是三全其美,她一定要想辦法,讓她心甘情愿地嫁給自己哥哥。
拿著那三四千兩的銀子,嫁進他們葉家,而她既然能帶著三四千兩的嫁妝,是不是能說明,她娘至少還有一二千兩的銀子傍身?
她每年的零花錢也才二三十兩,三四千兩的銀子,她想都不敢想。
畢竟她也看過自己母親的賬簿,她爹還在的時候,葉家最好的日子,賬上也不過就二千多兩銀子。
她家沒有撐門面的男子,自己的哥哥不就是了?
雖然還沒科考,但書院的先生都看重他,都說他時機已到,能中秀才。
雖然是個小小的秀才,但還有自己啊,自己會找個優秀的男子,讓她覺得有自己這樣的妹妹和一個優秀的妹夫是多有面子的事情。
現在,當務之急,是想辦法告訴自己的母親,有這樣的人出現了。
楊凝事無巨細地與葉柏說在益都縣的事宜,甚至還談了益都縣的風雅集,將此處夸得天花亂墜。
聽得葉柏心生向往,對楊凝更是欽佩,覺得她十分有遠見,甚至還見過青水書院命題、能說出如此多的經家典故,真是飽讀詩書,簡直是他目前能見著的最好的女子。
有此女能為他生子持家,他一定沒有任何后顧之憂。
正說著,妙雪進來,在楊凝耳邊悄聲說了些話,楊凝面露難色,點了點頭,對二人告辭。
“時間不早了,就此別過吧?!?/p>
楊凝說完,毫不留情地轉身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