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雷的額頭出汗了。
第一次調查,沒有深入了解,調查報告有誤。
第二次,方太雷信誓旦旦,而且還給企業方打電話調查了,調查報告號稱沒有半點問題。
而現在,一家企業方竟然來衡東市二次投資了,鐵定要東窗事發了。
二十萬,嗯,不對,二十五萬,這可不是小數目啊。
一旦事發,方太雷鐵定保不住頭頂的烏紗帽。
紀委干部以身試法,后果會更嚴重。
若這事只有潘成學和方太雷知道吧,還能死活不承認。
可其余四個人呢,每人得了五萬塊錢的好處,方太雷能保證他們四個都會守口如瓶,死活不承認嗎?
方太雷開始心緒不寧,汗流浹背了。
劉德海笑著說道:“行,那我就拋磚引玉,先說兩句吧。”
“其實呢,對衡東市的情況,我早就做了了解,也有投資意向。”
“正如剛才劉局長介紹,衡東市的優勢很大,是一塊很有潛力的市場。”
“正巧,五峰縣招商局的謝科長正在努力各種拉投資,我就跟她接觸了一下。”
“經過洽談,我被謝科長說動,準備先在五峰縣進行一撥五百萬的投資。”
“可是,一年的時間,項目遲遲不能落地,我手下人催了好多次。”
“這種情況下,我就親自找了謝科…嗯,當時已經是謝局長了。”
“謝局長說,她也一直在努力推進這件事情,請我再稍等一段時間。”
“作為生意人嘛,時間是很寶貴的,我不能再單方面相信謝局長的話了。”
“所以呢,我就派人去了五峰縣調查情況,沒想到是配套資金被潘縣長私自挪用了,導致項目無法落地。”
“當然了,這是我的人調查的結果,不一定準確啊,反正項目一直沒有落地,這是真的。”
“當時在五峰縣投資的有六家,我們彼此通氣之后,就一起撤資了。”
頓了頓,劉德海繼續說道:“這一次呢,說來也巧,證明我和衡東市確實有緣分。”
“衡東市市政辦秘書一科的趙羽科長跟張亮總認識,張亮總曾經對我有提攜之恩。”
“趙羽科長要為衡東市引進投資,就找到了張亮總,張亮總又找到我。”
“我雖然對衡東市的印象不太好了,但張亮總的面子還是要給的,所以就跟著一起來衡東市參觀一下。”
“雖然今天沒能見到趙羽科長,很遺憾,但我感受到了杜市長招商引資的決心,這一趟衡東市就是沒白來。”
“我的初步意向,在衡東市先投資一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