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公以為呢?”連續讓兩位重臣這么明晃晃的夸贊,皇帝的笑容多了,但好像還覺得有些不夠,又把目光轉向了其余幾位。
“當是如此,臣深以為然!”只要不是傻子,此時定不會出面反駁,實際上確實也沒什么可指責的地方。
在巡視期間,他們在一處小村莊里碰見了兩戶比較特殊的移民,皆是被貶黜的苦役犯,其家族在二十年前也是朝中有名有姓大臣。
十五年苦役期滿,兩戶人家被安排到了呂宋特區落戶,成了新移民。剛開始肯定有諸多不適應,但沒過幾年也都習慣了,與另外兩戶來自女真和云南的移民組成了一個小農莊,用貸款買下二百畝水澆地專門種植水稻。
頭一年就獲得了大豐收,如今已經是。
但對于大規模移民的問題,他覺得寧可慢一點也不能為了快而冒險。目前的局面是耗費了三十年才好不容易理順的,應以穩為主,不能操之過急。
“呃……能不能將受災之民遷到特區,這樣朝廷既省了賑濟,災民還有了生計,又不會落下口實。”
有了前面幾塊磚的鋪墊,大臣們心里大致有了判斷,知道皇帝想干什么了,也就不再以守為主,開始了相互小聲探討,很快又有人站出來提建議了。
“哎呀,席大學士這個辦法有點意思,朕以為可行!”
洪濤本沒指望席爾瓦能在這種場合里提出什么建議,讓他擔任大學士純粹就是找個熟悉經濟的秘書,順便也是一種勉勵,報答他們這些年在日月銀行和稅務部兢兢業業的工作。
但可能是旁觀者清,也可能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黑胖子一張嘴反倒比其他人更具前瞻性。
自打登基以來,三十年間各種天災持續不斷,每年光是賑災就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尤以山西、陜西、河南三省為最。
以前不是沒想過把容易受災地區的人口轉移到其它省份居住,就算搬遷和落戶的花費全部由朝廷支出,也比年復一年的救災、賑濟輕松百倍。
可找來找去也沒找到適合的遷徙之地。往人少的地方搬吧,當地為什么人少?答案特別簡單也特別唯一,不適合農耕。
讓一群農民去氣候、土壤、環境都無法耕種的地方生活,還不如直接不賑濟全餓死呢,也省了再搬來搬去白白耗費錢糧。
往人多的地方搬好像也不成。人家一個村幾十戶本來生活的挺好,朝廷突然強行塞進來幾戶人家,住肯定有地方安排,但耕地去哪兒找?
總不能讓先前的幾十戶每家出點,騰出來一些土地給后來者吧。那不是還等著打起來呢,結果一數,得,打死的人比受災的還多。
但現在好像具備條件了,不光呂宋特區有大量土地可以分配,安南特區一樣有,而這兩個特區的基礎建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有大量容納新移民的能力。
受災的民眾愿不愿意來?這話說的,人都快餓死了,為了弄口吃的兒女都可以賣,還會嫌棄新家距離是否有點遠嗎?
祖宗?快拉倒吧,祖墳不知道被洪水淹幾次了,非要跟著祖宗走,那得去海邊找,尸骨早就沖進大海里了,也說不定順著洋流就到呂宋島了呢,正好過來找找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