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收獲“哼哼哼……仁慈對朕來說并不是夸贊,你有點口不對心。沒關系,殺掉坐騎只是最壞的情況,大概率不會發生。因為在南邊分布著很多小部落,他們養了不少牦牛,還種了一些青稞。
如果我真的仁慈,就不會讓你帶著部曲去搶他們的家畜和糧食,只需讓士兵們每日少吃幾口就能解決補給問題。
而沒了這些東西,小部落在貧苦的高原上很可能熬不過十天。你知道朕為什么不這么干,非要看著千百人因此而死嗎?”
皇太極一直都在洪濤關注范圍之內,而且優先級比較靠前。通過壁虎和錦衣衛提供的報告,可以看出此人比較擅長學習,愿意接受新鮮事物,并通過學習發生了變化。
之所以要使用一名降將,除了試驗融合的理論之外,洪濤也想從中挖掘可用的人才。在他的觀念里,人才是不分種族、民族和國家的,只要利益足夠大,甚至可以不分敵我。
而用來收買皇太極及其族人的并不是真金白銀和香車美女,也不是權柄,而是希望的大餅。既然已經張嘴去咬了,那就再往大餅里夾點肉餡。
“……他們不如大明士兵珍貴,與草原上的兔子無異。”這個問題并不難,但皇太極還是想了想才給出答案。
“你這才叫做野蠻,人就是人,不能和動物一樣。但仁慈和殘暴是有前提的,如果他們是大明子民,朕就不會這么干。
因為他們每日辛勤勞作,最終是要把收獲以稅賦的形式繳納給朝廷,用這筆收入來供養官員和軍隊,所以朕必須保護他們。這叫做責任和義務,是必須履行的,就像朕答應過你的條件,也會履行。
但他們不是朕的子民,又趕上了戰爭時期,就沒辦法以仁慈待之了。此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士兵的安危,因為士兵們要用性命去維護朝廷和子民,也在維護朕,這也是責任和義務。
漢人的老祖宗說過,慈不掌兵。戰爭是人和人之間解決矛盾的最后手段,也是最無恥最不講理的辦法。勝利與否,一部分取決于士兵、武器和戰術,另一部分是在比拼雙方將領誰更缺德、更無恥、更野蠻。
以后在思考問題之前,先要搞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明確責任和義務。你現在是八旗軍指揮使,首先要遵守執行命令,其次是為手下兵將負責,最后才是個人得失,順序不能顛倒。
現在朕再問你,如果要殺掉八旗軍的馬匹,讓他們大概率走不出戈壁,你該如何回答?”
結果皇太極還是回答錯了,錯在對待人的態度上。洪濤不希望培養出來性格很殘暴的將領,讓他們變成殺人狂魔,然后驅使著武器更先進的大明軍隊去四處殘殺同類。
理性的思考問題才是軍人最佳的素質。什么該干、什么不該干,要有底線。不能說為了取悅某個人,或者屈從上位者的意志,就把人性全都丟棄。
那樣的話就沒必要另選人才了,大明的舊官僚絕大多數都是這樣的人。對上極度軟弱諂媚,對下又極度強硬殘暴,都是毫無人格可言的偽君子,比真小人還可恨、可怕。
皇太極這次是真陷入沉思了,皇帝想說明什么他一時半會無法全部領悟,只有個淡淡的影子,看不太清。但大致意思明白了,自己應該盡力保護八旗軍的安危,為此應該據理力爭。
“……我會想辦法保住馬匹,同時讓糧食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