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翊坤宮之變447日新月異7書市上并沒賣報紙的,但卻有一個新興的行業,念報人。剛開始都是以往替別人寫書信者兼營,平日里挎著個搭膊,裝上幾張報紙,到各處集市上插個空就能開業。
后來隨著從業人士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也更專業了。念報人不光要認識字、還得口齒清晰,如果能用官話講,嘿,那就厲害了,會被茶樓酒肆請去,不用再站街撂攤了。
常爺找來的就是位念報人,五十歲左右,穿著雖顯破舊卻收拾的挺干凈利落,配上三捋花白長髯,真有那么點仙風道骨的意思。
而他的嗓音更絕,渾厚卻不低沉,嘹亮卻不尖利,且中氣十足,不用費太大力氣就能讓茶攤里四五桌上的客人全能聽清楚。
“風險投資倒是名符其實,確實有很大風險,卻也不是不能躲避。只要深思熟慮、慧眼識人,每多一家作坊和工廠就每多一份收入。看上去似雪中送炭,實則無利不早。
倒是這分期貸款利在何處,老夫真的看不透。利錢如此之低,又不押田產房屋做抵,最終怕是要落個人財兩空的境地。即便人不跑又能如何,空有一紙契約,身無長物,官府也奈何不得。來來來,再細細讀上一遍!”
日月銀行刊登的廣告比較特殊,所占篇幅不小,主要都是在介紹其經營的兩個新穎業務,風險投資和分期貸款。讀過一遍之后,在座的人里有些根本沒聽懂,有些根本不感興趣,有些則陷入了沉思,比如戶部老堂官。
他的工作可以說是這個時代里最接近經濟的前沿,整天除了算還是算,對各種物資的價值、比率非常敏感,也比較熟悉各種各樣的民間借貸和高利貸。
可是聽來聽去,對風險投資的贏利點大致上有了點心得,卻始終沒琢磨透分期貸款是靠什么盈利的。出于對自身職業的尊重,必須不能輕易放棄,于是摸出兩個銅錢讓念報老者再讀一遍。
“郭兄,如果報紙上說的都是真的,我等為何不去試試?”聽著念報老者陰陽頓挫的朗誦,兩位來自南方的舉子也有了想法。
“玉函指的可是京債?”
“不錯,小弟對分期貸款頗為中意,不要說京債,就算是家中的錢莊也不曾有此等低廉之息。倘若可以貸上一筆,轉手再加息貸給同進,不光可以賺取差額,還可替他們免除京債之苦,豈不兩全其美!”
不愧是錢莊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對錢的敏感度真的很靈,僅僅在茶攤里聽了幾耳朵報紙,馬上就萌生出了一個既賺錢又賺名聲還積德的念頭。
他所說的京債,有點類似后世的助學貸款,專門針對進京參加會試的舉人。假如有一位南方舉子要進京趕考,靠家里和政府補貼湊夠了盤纏,高中了進士,這時候有可能就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兜里的銀子不夠花了。
考中了進士,還會銀子不夠花嗎?當然會了,除了一甲前三名和二甲節后面還有哦,請,后面更精彩!
所以說吧,官員的好壞不能僅從一個方面來衡量,人有多復雜,官還要加個更字。因為當官就是管理人,必須更上一層樓。
雖然京債的利息挺高,對于新上任的官員償還起來也不是很容易,可是和前途比起來真就不值一提了,基本沒有人會為了這些錢去鋌而走險。
另外進士們上任之后,很快就會發現想來錢也不太難,各級官員基本都有各自弄錢的門路,只要能把理想放一放、良心收一收,不敢說大富大貴,反正不會被債務纏身。
當然了,官員們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搞錢門路都和收割老百姓利益息息相關。他們每多拿一兩銀子,百姓們至少要損失一兩銀子。
有時候為了掩人耳目,多轉幾個圈子,把過程搞復雜些,這個比例還要更高。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怪現象,官員們為了把到手銀子洗白,寧可耗費掉幾倍的人力物力財力,也不能讓百姓多拿一個銅板。
這倒不是官員們天生痛恨百姓,而是這套體系賦予他們的本職工作,誰不這樣干誰就無法被體系接納,很容易就被碾成齏粉了。
明朝中后期官場的貪污腐敗現象嚴重,不能說全是因為京債引起的,卻也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正是由于京債的存在且普遍,讓很多有理想抱負的年輕官員在沉重的經濟負擔壓迫下,不得不對現實低頭,走上同流合污的道路。
“妙啊、甚妙!讓玉函這么一提,為兄倒是也有了點想法。若是此次還不能上榜,為兄就不想再走科舉這條路了。
我打算回家去開家香皂廠,那東西容易得很,只需購買一套產自天津衛的設備,好生經營幾年比做官掙的還多。只是如此一來,家父肯定心有不愿,開廠的銀子就得落在這家銀行的頭上了!”
要說從小生長在有經商傳統的環境里,對人的思維模式影響必須很徹底。中年舉子雖然沒有馬上意識到可以利用分期貸款牟利,卻也不是毫無收獲,已經開始琢磨能不能在風險投資上有所得了,絲毫不把做生意賺錢當做羞于啟齒的行為。
喜歡不明不清請大家收藏:()不明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