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有本啟奏……”但今天的氣氛有點不一樣,太監剛喊完,不等內閣首輔照本宣科,一位頭戴烏紗、身著紅袍、胸前繡著孔雀的官員就站了出來。
“楊愛卿請講……”見到此人出班,洪濤左邊的眉頭挑了挑,知道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微微把身體坐直,深吸一口氣,和顏悅色的點了點頭。
“臣這里有一份安南使節的訴狀。”出班啟奏之人乃禮部右侍郎楊道賓,接待各國使節正是其職責之一。
但程序上有點問題,各國使節如果有事情應該由禮部記錄,呈交內閣經司禮監轉交皇帝御覽。如何答復,皇帝要和內閣商討決定,不該在早朝時間突然呈上。
“朕怎么不曾聽內閣說起過?”洪濤雖然心里清楚這么做的原因,卻沒有說破,而是望向了內閣首輔葉向高。
“回稟陛下,內閣不曾接到此類題本?!比~向高有可能是真不知道,出班回答時還在用眼神掃視其他幾位內閣大學士。
他現在的位置有些尷尬,做為內閣首輔對皇帝沒有半點約束制衡,只知道一味迎合上意,很是讓朝臣們所不齒。經常會受到彈劾,即便有皇帝信任依舊很難受。
“楊侍郎,為何沒有先呈給內閣?”聞聽此言洪濤微微皺眉,稱呼從愛卿變成了侍郎,語氣里帶著明顯的不悅。
“回稟陛下,安南使節堅持要當面陳情,因其所告之人乃朝中重臣?!?/p>
楊道賓倒是沒有絲毫畏懼,既然敢當出頭鳥肯定已經有了思想準備。而且違反常規流程也是事出有因,之所以叫常規,那就肯定有特殊,比如這次。
“哦?安南多次不朝,突然前來難不成是專門告狀的?”
講理洪濤是誰也不怕,且發自內心的喜歡。以前自己手里沒兵權,在很多事情上沒法和朝臣們使勁兒掰扯?,F在好了,可以部分放飛自我,那就來吧,讓你們看看啥叫有理走遍天下!
“安南國內連年征戰,不朝也是情理之中。此次……”楊道賓做為老臣,肯定見識過皇帝舌戰群儒的本事,必須提前做好了功課,對于這個問題回答得滴水不漏。
“慢著……安南國內連年征戰為何不見上表陳情?朕記得安南都統使應該叫……哦對,叫莫敬恭,他在和誰征戰?”可惜在別人看來是滴水不漏的回答,到了洪濤耳朵里就是漏洞百出。
啥都別說了,先聊聊安南的莫氏和黎氏到底誰是正統吧。為了表示自己沒有提前做功課,還得側頭問問身后的太監。王安裝的更像,他好像也不知道,又去問另一位司禮監秉筆。
“啟奏陛下,安南自萬歷二十五年始由黎氏為正統?!毖劭粗置嬉换实蹘?,禮部尚書楊廷筠不得不出班解答。
借安南使節入京遞訴狀的機會搬到袁可立,事情他提前知道但不怎么贊同。只因處于禮部尚書的關鍵位置,才不得不參與。
對于新政他持觀望態度,既不主動支持也不盲目反對,打算看一看廣東的效果再站隊。這種想法在朝臣中不占少數,但還沒形成一股勢力,經常被各自的派系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