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紅是這么寫的:“檄傳諭佛朗機國酋長,呂宋部落知道。爾呂宋部落無故殺我漳、泉商賈者至萬余人。呂宋本一荒島,魑魅龍蛇之區,徒以我海邦小民,行貨轉販,外通各洋,市貿諸夷,十數年來,致成大會,亦由我壓冬之民教其耕藝,治其城舍,遂為隩區,甲諸海國。此輩何負于爾,有何深仇隧至戕殺萬人?
海外爭斗,未知禍首。又中國四民,商賈最賤。豈以賤民,興動兵革。又商賈中棄家游海,壓冬不回,父兄親戚,共所不齒,棄之無所可惜,兵之反以勞師。”
啥意思呢?就是告訴福建總兵,發生在呂宋島有佛郎機人參加殺戮大明漳州、泉州商人上萬人的事件我知道了。
然后質問:呂宋本來是鬼怪和野獸橫行的荒島,好在有我國沿海百姓過去做生意,慢慢才變成大城市。我國百姓還教你們種地建造房屋,讓你們慢慢富裕起來。這些華僑有什么對不起你們的地方,以致于要被殺掉這么多人?
最后是處理意見:這場爭斗我也不知道是誰惹的禍,反正中國百姓里商人是最低賤的,拋棄家庭成天在海上四處亂跑人人都討厭。這種賤民不要了也沒啥可惜的,哪能為他們勞師動眾去打仗嘛。
聽聽,多沒人性的回答,還這么理所應當。而內閣里那些博讀詩書、號稱博古通今的大學士們居然沒什么反對意見,顯然也認同皇帝的處理辦法。
為了自身利益,皇帝和朝臣們能唇槍舌劍的爭斗好幾年,可國人在外面受欺負了卻不咸不淡的說幾句,連調查的興趣都沒有,甚至有點幸災樂禍。此種朝廷除了割韭菜拿手之外,真是一點可取之處都沒有,留著就是個禍害!
“王安,明早找人把這幾張圖送到田村玻璃窯去加緊燒制。再找人把這張清單上的物品湊齊,在后院騰出兩間直房打掃干凈,本宮有用。”
宴會結束,洪濤板著臉回到東宮,越想越別扭,很晚才睡。登基成為皇帝。從冊封太子到登基至少有十多年間隔,在這段時間里只需積攢下來一部分利益共同者,登基之后小心應對,很大可能不會猝死。
屆時再著手整頓政務、經濟和軍務,雖然說時間有點緊也不是沒可能翻盤。洪濤甚至做好了放棄京城遷都的準備,利用空間換時間,先依靠長江防御幾年,等大規模火槍兵訓練完成再一鼓作氣北伐。
還有一種選擇就是打破原本的歷史進程,提前接替萬歷皇帝掌握國家權力,盡早開始全面改革,把來自北方和關東的威脅擋在長城以外。只要能穩住局面,比戰爭潛力明朝應該更厚重一些。
這兩種選擇各有各的優勢,也各有各的劣勢。前者看上去穩當卻非常被動,即便冊封了太子依舊要縮著頭忍耐十多年。
可俗話說的好,伴君如伴虎,萬一哪天自己沒忍住引起皇帝的猜忌,之前所有的準備就全白費了,半點抵御風險的能力都沒有。
后者一開始比較冒險,但只要成功了后期會很主動,也贏得了更多改變和發展的時間。即便不能快速轉變積重難返的偌大國家,還得和朝臣們慢慢扯皮斗心眼,至少不會讓國家的經濟、外交和軍事加速惡化。
本小章還未完,請后面精彩內容!
但刺殺皇帝是個很難的技術活,哪怕做為太子也不太容易找到單獨靠近皇帝的機會。即便有機會靠近,用何種手段快速致人于死地還能不漏出他殺的明顯跡象,始終沒有太穩妥的解決方案。
也就是鑒于此種情況,洪濤才決定不冒太大風險先忍耐一段時間看看。事實證明他不是個太能忍的人,或者說一旦手里有了可以反擊的實力,哪怕不是特別充足,心里依舊會長草。
為啥這么說呢,很明顯,玻璃窯的成功帶給了他一種能致人死命且不被人發現的刺殺手段,然后就再也無法忍受帝王那種為了權力可以舍棄一切的思維方式和做法了。
如果放在一年前,即便成為了太子,面對萬歷皇帝種種荒謬的做法也只能在心里無數遍的詛咒,臉上半點不滿也不敢表露。
自打玻璃窯把實驗器皿燒造好送入東宮,洪濤就減少了去四夷館走動的次數,騰出更多時間投入到了化學實驗當中。
做試驗的地點就在太子妃和兩位選侍居住的后院,她們已經能熟練用加減乘除運算整數,正在學習分數、小數乘除法以及代數方程。
洪濤不想讓太多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試驗確實需要助手。干脆拉著媳婦們一起進實驗室吧。古人不是說了,夫妻同心、其利斷金!
至于說太子妃和選侍們和自己是不是一條心,洪濤根本不關心。啥叫乙醚,有什么作用,任何人、包括試驗參與者也無法參透,估計有很大可能會被當做道士的煉丹術。
皇太子沉迷于煉丹術,這件事如果被傳出去,會不會引來大麻煩呢。洪濤可以很負責任的講,肯定不會。明代皇帝迷信丹藥的不在少數,即便不親手煉制,也絕不會反對,更不會把煉丹術當成荒廢時日。
喜歡不明不清請大家收藏:()不明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