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想買十五兩一畝的上等好田根本沒人會賣你,吳氏入手那十畝田加起來用了百兩左右,臨上京之前,衛家還擺了回席,最后同親友喝了一碗,七月尾,他們拿上行李帶上娃,一步三回頭出了世代生活的小山村。
衛大郎、衛二郎并大叔公一家都來送了。
姜家也來送了,姜父不好意思白收糧食,讓婆娘錢氏煮了些雞蛋,說拿著路上喂硯臺吃。硯臺認出那是雞蛋蛋,聽說給他吃,就看著姜父笑開了。
姜父愣了一下,想起蜜娘小時候也是這么好看的。
因是衛家孩兒,他原先沒特別稀罕過硯臺,這會兒也露了個笑臉。
看錢桂花把東西送出去了,姜大嫂趕緊上前,她抱出個藍布包的罐子,說她想著現在雖然不像先前那么熱,暑意還沒退盡,出遠門就悶在車廂里時間長了本來就難受,還要啃干餅子更難受,大人忍忍就過去了,硯臺才一歲多,他咋能受那個罪?
“車隊要出遠門肯定啥都會帶齊,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時候也能自個兒弄些吃的,我給磨了一罐綠豆粉,大娘你到時候跟人借點開水,沖開拌成糊糊喂硯臺吃點,綠豆清熱解暑的。這也放不壞,路上沒吃完到京城還能接著吃。”
既然是帶孫子出遠門,吳氏什么都安排好了,她其實用不著,包括那包雞蛋都用不著。想著雖然不值什么,好歹也是一片心意,吳氏沖她道了聲謝,收下來了。
“以后隔這么遠,我們蜜娘就拜托了。”
吳氏點點頭,讓姜家的放心,她看了看被姜蜜那兩個堂嫂抱在懷里的小孩子,說:“你家條件不差,有個六歲也把娃兒送去開蒙,能讀的就好好培養,爭取也讓他們考出去,等以后上京去考會試不就能見著蜜娘?眼下三郎才剛安置下來,這兩年估摸還不太好過,等他們長大考到京城去的時候,到那時三郎就好了,也能指點幫助他們。”
“我也是這么想的!就不知道這幾個小子能不能讀!”
姜家的送完東西自動退開,把地方留給他們衛家人,又寒暄了一會兒,眼看著再不走時辰就晚了,大家伙兒才幫吳氏他們把東西放上馬車,也把人送上去。
上去之后,吳氏讓硯臺給他阿公揮手。
硯臺就聽話很認真揮手。
又讓他喊人,說我們走了。
他也跟著學,說:“我走了,走了。”
硯臺說完滿是期待看著他奶,仿佛是在求表揚,他奶順手從旁邊掰了一小塊糕點,讓拿去啃著玩。硯臺是頭年四月間生的,現在算來一年零三個月大,已經長了八顆乳牙,像雞蛋肉包包括從鎮上買回來的點心他都能自己拿著慢慢啃,你不注意他還會往嘴里塞奇奇怪怪的東西。
衛父和吳氏離開的時候心里一方面的確是對以后日子的憧憬,也有很多不舍,畢竟在后山村生活了那么多年。硯臺就沒什么愁,他讓吳氏抱著隨馬車搖搖晃晃感覺還挺新鮮。
從后山村到松陽縣到宿州再一路北上趕往京城,他們用了約摸一個半月。七月底離鄉,九月十二才進京。衛父早跟人說過他們去集古軒,趕車的就直接把人送過去,到集古軒門前停下來之后,吳氏抱著硯臺下去走了幾步,硯臺最近在跟奶奶鬧小脾氣,他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馬車里空間實在很窄,沒地方給他滾,他想出去活動,車隊忙著趕路呢哪能慣著他?
終于被奶奶抱出馬車了,硯臺怪興奮的,想下地去走去跑。
京城這邊人生地不熟的吳氏不放心,沒敢撒手。
硯臺委屈極了,拍拍他奶,說要下去!
吳氏抱著他親了好幾口:“乖孫子誒,你別吵,等到了地方奶就放你下去,到時候你想讓我抱我都懶得抱你!”
硯臺又撲騰了一下,看他奶不撒手,才放棄了,生無可戀趴在吳氏肩頭上。
這時候衛父已經踏進集古軒了,他現在穿著是比在鄉下那會兒體面一些,看著還是不像有錢人。
集古軒是什么地方?看招牌你就知道,是買賣古玩字畫的地方。馮梁在這頭做了很多年掌柜,眼力能差?他看出衛父沒錢,知道這不是來買東西的,但是做生意嘛,和氣生財,他還是客氣了一句,問客人想看點什么?
“我不買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