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家先前過了好些年磕磣日子,冷情一點的親戚都疏遠了他們,是以,除了同村的大叔公一家,也就只剩幾個媳婦娘家可以走動,初二這天三個媳婦都回過娘家之后,衛家人就清閑下來。
吳氏在為即將出門求學的兒子做臨行前的準備,姜蜜這方面經驗不豐,就在旁邊跟著學,幫著打打下手。婆媳兩個一邊收拾東西一邊商量出十五之后做點什么。
中秀才那回為了擺酒把家里的下蛋雞宰了多半,冬月間天寒地凍,凍得雞都不愛下蛋,那會兒沒覺得心疼,眼看著過完年跟著就要開春,姜蜜難受起來了。
頭年嫁過來的時候衛家養著一頭豬并七八只雞,每天能撿四個蛋,從擺酒到過年,一路殺下來雞圈里只剩下倆。姜蜜觀察下來這倆毛色不是最漂亮,卻最肯下蛋,她沒舍得宰。
光兩只的話,哪怕它們下蛋再勤,能撿的蛋還是太少了,姜蜜就和婆婆吳氏提了一嘴,看天氣暖和起來之后是不是去買一窩雞崽養著。
“那買一十?”
“我娘家那頭也抱過雞崽,能活一半就算養得不差,買一十是不是少了點?”
吳氏想著往后兒子在府學或者縣學讀書,隔得遠費不了什么蛋,與其把心思耗在雞崽上不如喂兩頭豬,豬崽比雞仔容易活,不需要放出去找食,也不怕丟,能少耗許多心思。
“豬殺完就沒了,雞能下幾年蛋,平常吃得也少,養著劃算……娘覺得分家之后屋里屋外事多沒那么多精力照看雞就給我管著,說到養豬我沒經驗,養雞準沒問題。”
“冬天地里農活不多,哪怕種了幾壟麥子兩樣豆,你爹就能照看過來。開春之后不一樣,我得幫著老頭子把水田耕出來,跟著要撒谷種育秧苗,立夏插秧,插秧之前地里的麥子豆子都得收,后面還要種薯……原先過完年我和你兩個嫂子要做些咸菜放著,今年人手不夠也沒法做。等到忙起來我也得跟著下地,畢竟天時不等人,家里的活全要交給你,蜜娘你能忙得過來?”
姜蜜想了想家里有些什么活。
做飯洗衣服收拾屋子喂豬喂雞……這些她做慣了,安排好時間忙得過來。
“這雞崽十只是喂,二十只也是喂,不會麻煩多少,我行的。”
“那豬呢?”
“照娘計劃的,喂兩頭。”
“那要多備不少食,到時候我下地了回來你可別喊累!說要養就得養成!”
姜蜜一點兒沒被嚇到,她聽著直點頭。還說:“做學問得靠相公自個兒,我幫不上什么。娘我想著咱們辛苦一點多存些銀子,哪怕現在中了秀才讀書不那么費錢,不還得孝敬先生?明年出去考試不花錢嗎?考上了家里不還要擺酒?那也是一筆開銷。多喂一只雞一年能多撿百十個蛋,那要是多五只雞不就是一兩吊錢?再說春耕秋收都是辛苦活,爹娘也得補補身體,雞蛋是最補人的。”
吳氏看她扳起手指頭算賬,算得可認真了,心想三媳婦真是個實心眼人,嫁過來就巴心巴肺為三郎著想,家里有這么個婆娘哪怕男人是鐵石心腸都能焐熱了,也難怪三郎那么心疼她,臨要出門最不放心就是她。
“我和你爹吃苦吃慣了的,補個什么?倒是你自個兒,得把身子骨養好一些,以后才好給老三開枝散葉。”
新媳婦面皮還是薄,說到這她臊得慌,臉一下就紅了。
“咋的?還不好意思?這有什么不好意思?”
“娘我跟您說正事呢……”
“這不是正事?”
姜蜜小聲說:“我也想為相公生兒育女,可這事光我想沒用啊!總要看天意!”
就那么巧,趕上衛成從外頭回來,聽到他娘在說:“什么天意不天意?你播了種就有收獲,不好好播種老天爺讓你風調雨順不也得喝西北風?你們加把勁才是真的。”
衛成聽他娘說了一通種莊稼的心得,回頭發現媳婦臉紅得厲害,看她都恨不得就地挖個坑把自己埋了,衛成奇了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