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當中,志愿軍最大的劣勢并不是單兵火力或者是大口徑重炮等。
更何況他研制的50式槍族、火箭筒、火箭炮、重機槍等已經彌補了單兵火力方面的短板。
所以對于志愿軍來說,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防空問題。
最好的防空武器永遠都是戰斗機。
可惜現在龍國并不具備這個能力,哪怕想要找蘇熊援助也不現實。
別看蘇熊是老大哥,但也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想要引進一條米格15戰機的生產線恐怕都需要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
所以趙杰只能退而求其次,研制地空導彈。
至于57毫米高炮、瞄-5型炮瞄雷達和57-50指揮儀這套系統表現很不錯,就算是佩刀來了都逃不過它的獵殺。
但這玩意口徑終究還是小了一些,有效防空范圍才5公里左右而已,而且移動起來也并不是那么的方便。
如果是薩姆-3地空導彈的話,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21公里的最大射程、15公里的最大射高,再加上雙發高達95的命中率。
以現在鷹醬的戰機性能和電子戰能力來說,基本上來一架死一架,來一群死一群。
還有一點非常關鍵,以現在龍國的技術來說,完全可以將薩姆-3地空導彈給造出來并且進行大規模量產。
這玩意在歷史上,蘇熊宇1956年研制,1961年投產。
而趙杰有把握在6-8個月的時間將其研制出來。
也就是說明年差不多4-6月份之間就可以投入到抗美援朝的戰斗當中。
不過想要制造地空導彈,必須要成立一個新的項目組或者單位,這樣才能集中力量進行研制。
而且國內肯定沒有相關人才,所需要的經費也不是西南工業局可以承擔得起的。
更何況現在西南工業局的經費都快要見底了,剛好向上級求援。
這么大的項目如果不匯報到給上級部門的話,這就違反組織原則了。
至于b-21冰雹火箭炮,這玩意在趙杰看來就是一個中等規模的項目而已,算不上什么大項目。
然而還沒等趙杰匯報上去,正主就找上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