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井泄煞
這個提議將了蘇瑾一軍。她無法拒絕。用科學儀器去驗證風水方案,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課題,無論結果如何,都具有學術價值。而且,楊睿主動將“試點”放在遠離主宅的位置,風險可控。
“……好!”蘇瑾深吸一口氣,鏡片后的目光銳利依舊,但多了一絲復雜的探究,“我同意!我會親自監督儀器布設和數據采集!希望你的‘試點’,不要只是一場鬧劇!”
“是不是鬧劇,數據說了算。”楊睿微微一笑,將手中的鐵盒鄭重地交給陳伯鈞,“陳老板,這個‘陣眼’請妥善保管,我需要它進行分析。另外,圖紙和環境資料,越快給我越好。時間拖得越久,地下重新積聚的能量就越難控制。”
“沒問題!我馬上安排!管家!快!把書房里所有關于老宅的圖紙資料都找出來!還有,聯系市里最好的無損檢測實驗室!”陳伯鈞立刻雷厲風行地吩咐下去。
看著忙碌起來的眾人,楊睿走到后園那新挖的地基坑邊緣,蹲下身,抓起一把潮濕的泥土。泥土冰涼,帶著一股淡淡的、難以言喻的鐵銹腥氣。他攤開手掌,泥土從指縫間滑落。羅盤在他腰間微微震動著,指針指向腳下深處那看不見的、躁動的根源。
真正的挑戰,現在才開始。他不僅要修復一個百年前風水師留下的爛攤子,還要在一位堅信科學的精英博士眼皮底下,用“風水”的手段,完成一場現代科學儀器見證下的“能量疏導”奇跡。
而站在不遠處的蘇瑾,一邊指揮助手架設更多的監測點,一邊用余光復雜地審視著蹲在土坑邊的楊睿。這個穿著普通、言語間卻透著不容置疑自信的“布衣風水師”,身上似乎籠罩著一層她無法看透的迷霧。科學的數據暫時敗給了那個鐵盒子,現在,她又將親眼見證什么?是又一次顛覆認知的“巧合”,還是……某種她必須重新審視的世界運行法則?
積善堂上空,鉛灰色的云層低垂,仿佛預示著一場新的風暴,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更是認知層面的。
陳家上下籠罩在一片忙碌而緊張的氣氛中。陳伯鈞幾乎動用了所有能動用的資源,不到半天時間,老宅最詳盡的建筑圖紙、周邊精確的地形水系圖,以及一份由本地頂尖檢測機構出具的、關于那個銹蝕鐵盒的初步無損分析報告,就整齊地擺在了楊睿面前的書案上。
報告顯示,鐵盒材質確實特殊,并非普通生鐵。其主體為高碳鋼,但內部夾雜著比例異常高的天然磁鐵礦顆粒和細小的黃銅絲狀物,形成了類似“復合磁性材料”的結構。x光探傷顯示,盒內并非實心,而是中空結構,填充物已因銹蝕和年代久遠而板結,成分復雜,初步判斷含有石墨粉、石英砂、以及某種不明黑色粉末。盒蓋內壁隱約可見陰刻的、極其復雜的螺旋狀和網格狀紋路,與盒身外部的刻痕相連,構成一個看似無序、實則充滿幾何美感的整體符紋系統。
“磁石導引磁場……銅絲或許是為了引導感應電流或增強特定頻率響應……石墨和石英砂可能是為了吸收或轉化特定能量……這符紋……”楊睿的手指劃過報告上模糊的紋路照片,眼神專注而明亮,“這根本就是一個精密的、多功能的‘能量調控器’外殼!可惜內部填充物變質,外殼銹蝕,符紋磨損,其效能恐怕十不存一了。”
(請)
挖井泄煞
他放下報告,目光投向攤開的圖紙。手指沿著被拆毀的老墻地基線,劃過新挖的地基坑,最終停留在后園東北角一片相對空曠、靠近老宅外墻的區域。那里原本是幾叢稀疏的竹子,離主宅較遠,下方土壤濕潤,靠近一條早已廢棄、但地下仍有微弱水流過的舊排水暗渠。
“就是這里了。”楊睿用紅筆在圖紙上圈定了一個點,“遠離主宅,靠近舊水脈,土壤濕潤利于能量消散。作為‘泄煞試點’,再合適不過。”
方案很快確定:在選定點挖掘一個深約15米、直徑約80厘米的豎井。井底鋪設一層混合了精煉磁鐵礦粉和細銅屑的墊層。墊層之上,豎立三根手臂粗細、表面刻有簡化導引符紋的紫銅棒。銅棒呈等邊三角形排列,頂端與地面平齊。豎井周圍回填砂石,頂部覆蓋石板,僅留微小縫隙透氣。楊睿稱之為“三角銅流井”。
“這……就能把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煞氣’引走?”陳伯鈞看著那簡單的設計,有些難以置信。
“原理在于模擬和強化。”楊睿解釋道,“銅棒和磁鐵礦粉構成一個強化的‘局部場源’,其產生的特定磁場模式,會對地下紊亂的能量核心,也就是原來陣眼的位置,形成一種‘吸引’或‘共振’效應,如同給混亂的磁力線提供了一個新的、低阻力的‘泄放通道’。銅本身是優良導體,對變化的磁場會產生感應電流,電流在流動中會耗散能量。而濕潤的土壤和下方的舊水脈,則能吸收和傳導次聲波能量。這口井,就是一個微型的、定向的‘能量轉換與泄放終端’。”
蘇瑾對此嗤之以鼻。她調動了更多更精密的儀器:在“三角銅流井”的井口、井壁不同深度、以及連接井與原能量核心的直線上,布設了高靈敏度磁力計和次聲波傳感器陣列。在陳啟明房間、陳老夫人房間、西廂房異常點以及宅院其他幾個關鍵位置,也增設了實時監測點。所有數據都匯聚到她帶來的高性能筆記本電腦上,進行實時頻譜分析和記錄。
“我會記錄下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每一個時間點的精確數據。”蘇瑾語氣冰冷,帶著一種審判者的姿態,“楊睿,希望你的‘銅流井’不要成為一場昂貴的無用功,甚至引發新的能量擾動。”
施工開始了。園丁在楊睿的指揮下,小心地挖掘豎井。當挖到約一米深時,土壤果然變得更加潮濕泥濘,隱隱能感到一絲涼意,印證了地下舊水脈的存在。蘇瑾緊盯著屏幕,儀器顯示,隨著挖掘的深入,豎井位置的磁場和次聲波背景值并無顯著變化。她嘴角微不可察地撇了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