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任的晉國中軍將魏舒給人的感覺,是比以前更加謙虛好學,更加能夠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了。
這一次,魏舒便是聽取了女寬和閻沒兩人的意見,把已經接受的女樂退給了行賄人,從而保證了魏戊辦案的公正公平。
現在,又有一件值得魏舒不恥下問的事發生了。公元前514年,魏舒得報,說都城新絳的郊外出現了龍。
龍?在那個時代,龍到底是什么?是否真的有龍這種神話般的存在?
實在無法考究。
如果說是大蛇,那大蛇出現的機會應該是很多的。而且,關于蛇本來便是有史料記載的,蛇與龍應該不是同一種生物。
后來,楚國有個葉公個,特別喜歡龍。史料記載的就是葉公喜歡龍,而不是喜歡蛇。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這十二種動物,其他的我們都能見到,能對應我們所熟悉的這些動物,但唯有龍是沒見過的。
而且,十二生肖里有明確的蛇,所以,龍與蛇肯定不是同一種生物。
但龍肯定不是我們現在認知上的那種生物,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這種九種生物的雜合物,是到了宋代時才有人描繪成這個樣子的。
而且,關于龍,古人不但明確告訴我們有龍,而且龍分很多種,如青龍、應龍、黃龍、虺龍、虬龍、螭龍、蛟龍、火龍、蟠龍、云龍、望龍、行龍、魚化龍、蜃龍、角龍等等。
這些龍,有的是依據龍的外在形象特殊而命名,有的是根據龍的成長不同階段給予不同的稱呼,有的是依據龍的活動狀態給予的稱呼。
一句話,在遠古時期,龍貌似是存在的。
因為許多關于龍的事,是記錄在列國諸侯史冊里的。我們知道,當時的史官有一個基本要求,那便是太史直筆。
為了直筆,史官連命都可以不要。晉國便出現過史官董狐直筆的故事,硬是將趙盾弒君給記了下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史官能夠記錄有龍出現,那這個龍一定是存在的。而且,能夠讓史官屈尊記錄的事,一定是大事,或者是稀罕的事。
但是,春秋時期,貌似龍已經很稀缺了,因為記錄龍的史料并不多。
鄭國的史官記錄過兩次,一次是鄭莊公死后,他的兒子爭奪國君之位,在鄭國都城的南門外出現過兩條龍打架。
再就是公元前523年鄭國發生洪災,史官又記錄了龍打架的事。
然后是這一次,龍出現在了晉國。都城新絳出現了龍。
反正春秋各國史料所記錄關于龍的事,沒多少次。物以稀為貴,所以這一次新絳發現了龍,史官記錄了下來。
當時晉國的史官叫蔡墨,魏舒聽說自己剛剛當上中軍將,新絳便有龍出現,當然很高興。當然,可以相信的是,當魏舒聽說后再跑去看龍,估計龍已經遠走他方了。
魏舒于是便去找蔡墨,兩人大談了一番關于新絳現龍的事,最后魏絳感嘆道:“看來,蟲類中龍是最聰明了,因為人類不能活捉他。”
蔡墨搖搖頭道:“依下官看,不是龍聰明,而是現在的人類不聰明了。因為龍是曾經被活捉過的,古代還有專門負責養龍的豢龍氏、御龍氏家族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