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中的關鍵,是晉軍主帥郤克旗艦戰車的表現。郤克受傷流血不止,忍痛奮力擊鼓,車御解張更是一邊駕車,一邊幫助郤克擊鼓。
但意外發生了,因為解揚只用了一只受傷的手駕馭戰車。結果戰車沒有駕好,戰馬被拉偏了方向,一頭沖向齊軍!
這完全就是找死的節奏!
眼看主帥郤克將陷入危急,司馬韓厥大急。他命令車御立即沖至郤克戰車前方,擋在郤克戰車前奮勇沖向齊軍。
晉軍司馬韓厥平時為人穩健,但戰場上的他非常英勇。只見他一車當先,先于郤克戰車而沖入齊軍。
晉軍見主帥、司馬都如此英勇,紛紛向他們靠攏過來。
沖殺中,韓厥突然見到齊軍中有一輛戰車非常醒目,戰車上三人均英氣逼人,他立刻判斷此必為齊軍主帥。
他知道齊軍由國君親自掛帥,那這輛戰車上的應該是齊侯!
韓厥興奮了,心想如果將齊侯俘虜,那這場戰役也就結束了。并無半點猶豫,韓厥當即吩咐車御直接向齊頃公戰車沖過去。
此時戰場的形勢已經發生了逆轉。相比幾乎每年都在作戰的晉軍,齊軍的戰斗力當然是不能與晉軍相比的,齊軍之所以一開始取得一定的優勢,無非就是憑著一時之士氣。
現在晉軍士氣已經升騰上來了,齊軍便整體呈現一個敗退的態勢。
齊頃公雖然身先士卒沖鋒在前,但他知道戰況已然不利于齊軍了,他吩咐撤出戰場。
但當時兩軍已然混戰在一起,并不是你想撤就可以撤的。尤其是韓厥已經認出齊頃公的戰車,所以,韓厥便死命向齊頃公追來。
齊頃公的車右逄丑父見勢不妙,他對齊頃公道:“主公,我們換一個位置吧,讓臣更好地保護你。”
這幾個意思?
原來,戰車上逄丑父作為車右,是站在車后右方的。而齊頃公作為主帥,是站在車后左方的。
逄丑父擔心萬一被敵人追上,自己站在主將位置,敵人可能會將自己誤以為是主將而重點攻擊自己。
舍身為君,真正的春秋大義!這就是逄丑父,齊國的一位大夫。
齊頃公非常感動,但情勢危急,他立即與逄丑父換了身位,然后轉身看向追來的韓厥為首的晉軍。
齊頃公也是一位射箭高手,他抬手就是一箭,將韓厥的車右射于車下。再一箭,將韓厥的車御也射殺。
但韓厥并未放棄,他親自駕車繼續率晉軍追擊齊頃公。
逄丑父對齊頃公說:“主公,射殺那位主將吧。”
齊頃公搖搖頭:“不能射他,這是一位君子。為了使命,不顧自身安危,這樣的君子,寡人不忍射之。”
這就是當時的春秋貴族!
戰爭也是貴族之戰,就如我們一直不理解,為什么宋襄公憑著當時天時地利人和,居然還是敗給了楚軍,為后人留下了“蠢豬式”爭霸。
就是因為貴族之間的戰爭,必須遵循著幾百年來的規則:不殺二毛,不殺君子,不搞偷襲,不滅殘軍,甚至不追敗兵,不殺俘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