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盾對狐射姑調停了潞國和魯國關系非常滿意,但除了潞國之狄外,還有其他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那么多的少數民族武裝。
這些人高興便來中原搶掠一把,不高興也會來中原搶掠一把,咱晉國又不是救火隊,怎么可能到處為各諸侯東奔西忙去救火?
必須一攬子解決問題!
趙盾代表晉國,發出了各中原諸侯聯合起來互救的號召。
這個號召必須要在某個正式國際會議上提出,于是趙盾立即發出會議通知,通知齊國、宋國、衛國、陳國、魯國等國,于公元前620年8月赴扈地參加國際會議。
扈地,今河南省安陽市新鄉市原陽縣原武鎮西北。列國諸侯哪敢怠慢?
齊昭公、衛成公、宋昭公、鄭穆公、許昭公、曹共公等見晉國盟主召喚,全部放下手頭重要和不重要的活,提前趕到扈地等候。
中原諸侯盟主晉國君晉靈公也到會了,因為這是諸侯會盟,必須國君親自參加。
但晉靈公當時才6周歲,仍舊是一個晚上睡覺都要尿床的小屁孩,哪里主持得了這樣重要的國際會議?
于是,中軍元帥趙盾代表晉靈公主持了這次盟會。這就是說,晉國的一名執政大夫,居然召集了各國諸侯國君舉行會盟。
雖然趙盾最后一個在盟書上簽字,但一國大夫主盟列國諸侯,這可是歷史性的。
因為根據周禮,只有天子才可以召集諸侯國君舉行會盟,各諸侯國也可以互相邀請舉行會盟。
但晉國作為一個諸侯國,卻由卿大夫召集諸侯國君舉行會盟,在實踐上已經把晉國的卿大夫等同于各國諸侯。
有人要說,晉靈公現在是一個小屁孩,怎么召集?
按照周禮,既然你是小屁孩不宜召集,那便等著你長大后,或者通過周天子召集。
就是這個禮。
所以我們總聽說春秋時期便是禮崩樂壞的時期,晉國、楚國、秦國等國就是不斷在破壞禮制中得到強盛,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但在當時,晉國此舉是嚴重違反禮制的。
當時的中原諸侯,最堅守周禮的是魯國。天下之禮皆在魯,魯國,這個由創立周禮的周公旦所創立的山東諸侯,是全世界尊王守禮的榜樣。
所以,當時的魯國國君魯文公聽說趙盾居然召集列國諸侯開會,心里便犯嘀咕了:這不合禮啊。
魯文公糾結了,去還是不去呢?
據說,會盟的核心內容是各諸侯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戎狄武裝侵犯,魯國剛受到了潞狄侵犯,靠著晉國從中斡旋才得以解除危機,于情當然得參加。
但晉國違反周禮,搞什么大夫會盟諸侯,于理不能參加啊。
魯國人糾結了幾天,最終魯文公跺跺腳,守什么周禮哦,得罪了晉國可不是鬧著玩的,還是先去參會吧。
反正失禮的不是咱魯國,是晉國。以后史官記錄此事被追究責任,你晉國是主要責任,是主犯,咱魯國是次要責任,是從犯。
再說,聽說大家都去了,咱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