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你這混賬,你夠狠!”聽到李鴻章竟然這份差事攔到了自己身上,翁同龢心中忍不住大聲怒罵道。
向民間商賈集資,誰都知道這是個肥差,既可以從中獲得足夠的好處,又可以拉攏1批商賈。
至于挪用物資后會不會影響到戰爭進程,翁同龢才懶得管,他又不管戰爭1事,相反他巴不得北洋損失大1些。
但是李鴻章提到軍令狀了,這事情就難辦了,若是辦好了也就罷了,若是辦不好,挨參肯定是少不了的,這種生意翁同龢才不干呢!
“那有了錢,北洋是不是也該主動出擊了?這倭寇總是占著朝鮮也不是事兒啊!”慈禧太后盯著李鴻章說道。
“啟稟太后,老臣自然也想將日寇全部趕出去。但可惜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自開戰開始,至今已有將軍4個月了,這4個月以來,我北洋雖然接連取得了戰果,但其本身的損失也不小。恐怕無法支持1場大戰。”
“倒是滿洲8旗綠營,以及榮祿大人的新軍養精蓄銳多時,可堪1用。若是榮祿大人能夠施以援手的話,我想擊敗日本便是指日可待了。”李鴻章可不傻,北洋6軍剛剛經歷了1場大戰,正是人困馬乏之時,這個時候讓他出擊,不管勝敗都必定會損失慘重,如此虧本的買賣李鴻章才不會做呢。
面對李鴻章的提議,榮祿自然是不愿意,就連依克唐阿都敗在朝鮮戰場上了,他上去估計也討不了什么好,就在榮祿思考該如何拒絕之時,慈禧開口了:
“此事以后再議,今到這里吧!哎呀!真是人老了,說會話就累了。”
慈禧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將話題岔開,此刻的慈禧可真是被李鴻章的話氣的夠嗆。她慈禧憑什么能夠掌控朝局,靠的不就是依克唐阿和榮祿的軍隊嘛?現在依克唐阿已經被打殘了,再把榮祿派上去,若是拼沒了,那她可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了。
到時候她拿什么去控制朝政,又拿什么去震懾北洋?但是你能說不讓榮祿去,李鴻章可是在這里呢,萬1傳出去了,那豈不是說朝廷有私心,讓外人打生打死,自己卻在家里貓著,傳出去朝廷的臉面何在啊!
所以慈禧只能是強行轉移話題,使用1個拖字決,另外慈禧也想靜觀其變,她認為此次李鴻章進京恐怕不只是表面這么簡單,她倒要看看李鴻章這次進京到地想要干什么!
而面對慈禧的拖字訣,李鴻章是有充分的準備的。自己提了那么多要求,慈禧要是1口答應了,反而才不正常。
不過李鴻章并不著急,慈禧太后這里排擠,忌憚自己,但總有其他地方需要自己。
只要熟悉清末歷史的人都知道,在清朝中樞的政治版圖中,是分為兩派的,1派是以慈禧太后為首,恭親王奕欣,軍機大臣榮祿為骨干的后黨,至于另1派則是以光緒皇帝為首,翁同龢康有為骨干的帝黨。
但隨著李鴻章“刺殺案”1事1出,翁同龢轉變陣營,成為后黨。導致光緒帝黨的實力遭到沉重打擊,若以前還能說是可以和后黨勉強抗衡的話,那現在可真就是望塵莫及了。
在這個關鍵時刻,李鴻章入京無疑便成為了最大的變局。
雖然光緒沒有這樣的政治遠見,但是并不代表著其他人也看不見這1點。
也不代表著沒人給光緒和李鴻章2人間穿針引線。而這個人便是帝黨維新派領袖康有為!
要說康有為為何要幫北洋與光緒聯手呢?
首先康有為屬于維新派,雖然他的改革和北洋相比略有不同,但雙方的總體思想是1樣的,能尿到1個壺里去。
其次便是因為之前提到的翁同龢轉變陣營的事情了,翁同龢不僅掌管戶部,他同時還是帝黨南派的首領麾下有不少的門生故吏,甚至連鼎鼎大名都張騫都是他的門生,因此他的“叛變”給了帝黨1個沉重的打擊,現在的帝黨迫切的需要1個強有力的人來填補空缺,而此時風頭正盛的李鴻章無疑是1個絕佳的人選。
以上兩個原因讓康有為愿意為北洋和帝黨之間牽線搭橋。
開始的時候,光緒對李鴻章還是頗為抵觸的,1方面是因為翁同龢這個帝師之所以改換門庭源頭是出自李鴻章的,
另1方面則是作為1個帝王,不想讓地方大員權利太大。而北洋所表現出來的強硬和實力讓這位1心想重新掌控天下的皇帝十分忌憚。
但康有為是什么人?他可知道光緒的軟肋在哪里,作為1個沒有任何權利的皇帝,他想要什么?用膝蓋都能想出來。只要能幫助他獲得作為1個皇帝的權利,即使交易對象是魔鬼,光緒也會同意的。更何況是李鴻章啊,而且就北洋對慈禧的態度來看,作為后黨的李鴻章明顯對慈禧已經十分不滿了!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