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舊書箱里的故事
一、晨光中的房源表
清晨六點五十分,手機在床頭柜上震動,像只不安分的甲蟲。是劉阿姨的語音,鄉音裹著晨露的濕意:“小周啊,昨天那套一樓房,老頭子說光線暗,今天再找三套亮堂的,最好帶個小院子?!?/p>
我盯著天花板的裂縫嘆氣,指尖敲出
“好的劉阿姨“。這是她本月第六次換需求,從
“離菜市場近“
到
“鄰居是本地人“,再到
“必須帶小院“,我的房源記錄本寫得像本厚厚的地方志,每一頁都藏著瑣碎的期盼。
穿襯衫時,領口蹭到昨天夾在文件夾里的房源表,紙邊毛刺刮得脖子發癢。那是陪張總簽合同時夾進去的,他太太非要加條
“陽臺禁止晾曬內衣“,我和法務爭了半小時,補充條款寫得密密麻麻,像篇微型小說。當時望著窗外
“墨香書齋“
的招牌,心里直羨慕
——
開書店多好,不用應付這些無理要求,每天和書打交道,清靜又體面。
“墨香書齋“
藏在老巷深處,木質招牌漆掉了大半,卻透著股時光的韻味。老板是戴圓框眼鏡的老先生,總穿件洗得發白的中山裝,坐在藤椅上翻書,陽光透過雕花木窗落在他身上,像幅泛黃的老照片。有次路過,聽見他對顧客說:“這本《圍城》是修訂版,多了三頁注釋?!?/p>
語氣平緩得像流水,哪像我,整天掛在嘴邊的是
“您看這采光真無可挑剔“。
地鐵里被擠成罐頭里的沙丁魚,公文包壓得肩膀生疼。旁邊背帆布包的學生捧著《百年孤獨》,書頁卷了角,卻看得入神。刷工作群時,林姐發消息:“劉阿姨侄子做裝修,她可能想砍價,留意著?!?/p>
下面跟著小張的回復:“收到林姐,這就查市場價?!?/p>
到店時,小張正對著電腦啃包子,鍵盤沾著醋漬?!爸芨?,臨江苑業主又漲價了?!?/p>
他把包子餡蹭到房源表上,“租房的大學生最多出兩千,業主非要兩千二。“
看他急紅的眼眶,突然想起剛入行的自己,為五十塊中介費和業主爭到臉紅脖子粗。
老吳端著搪瓷杯走過,看見我手里的需求表直搖頭:“這老太太不好伺候,上次說窗簾顏色不吉利,非要房東換了才肯簽。“
他呷口茶,“不過開書店也不易,昨天修書架,見
&39;
墨香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