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遼水,便是高句麗。
矗立在最前方的則是扶余城。
數百年前,當地有扶余國。彼時松嫩平原上有一種樹,樹上有鹽可食用,古人便將食用此鹽的人稱為扶余。
扶余谷物豐盛,余糧頗多。其國故城名為濊城,本屬濊貊之地。后來被高句麗攻陷,就更名為扶余城。
當地的扶余人喜好歌舞,暮夜男女群聚,相就歌戲。他們常吃腌菜俎豆,當地還有諸多野生禽獸。只要是有經驗的獵戶,隔三岔五吃頓肉那都是綽綽有余。
關鍵是土地極其肥沃,種植的水稻口感極佳。稻米顆粒分明,飽滿雪白,可比別處的稻米要強得多。
扶余城其實就只是座土城,自上至下也就三丈多高。上面遍布著傷痕,能看出曾經歷過一場大戰。
馮杰穿著皮甲,披著戰袍。腰間佩劍,頭戴鐵盔,行于城墻之上。守城的士卒瞧見他后,也都是紛紛作揖打招呼。
“見過少將軍!”
“不必多禮。”馮杰面露微笑,抬手道:“今天可有什么風聲或是可疑的人?”
“沒有,安全得很。”
“連條野狗都瞧不見。”
“少將軍,咱們啥時候出城啊?”
“我感覺這些高句麗人都沒啥本事,他們的鎧甲兵器質量都差得很。有的還在用銅器,都沒啥威脅。”
“哈哈哈,是啊。”士卒附和著點頭,微笑道:“話又說回來了,這些高句麗婦人也沒長安城的新羅婢好看啊。”
“你這不是廢話嗎?”
“不好看的,也賣不出個高價啊。”
“千里迢迢送去長安,肯定得精挑細選。”
馮杰只是微笑點頭,抬手道:“你們也都別著急,后面還有不少硬仗要打,可千萬別掉以輕心。我們先前遇到的,都不是高句麗主力,基本都是扶余人組成的散兵游勇,所以才這么順利。現在已經熬過寒冬,等正式調令下達,主帥自然會率軍出征。”
“那可太好了!”
“我們可都等著這天呢。”
“肯定是都在等寧王出兵吧?”
“嗯。”馮杰微笑點頭,“寧王手里的兵力雖然不多,卻都是精銳。況且他擅用奇兵,此次東征其實也是由他親自坐鎮指揮。等他登陸高句麗,屆時便能和咱們南北夾擊。不僅僅是要破高句麗王城,還要將整個高句麗收回。”
“那感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