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下)陰界的結(jié)界,肖逸明白九州上空的九道結(jié)界必然也大體如此。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肖逸心中突然想起了《道德經(jīng)》中的話語。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對任何一人都是平等以待。當一人無憂無慮時,必然有他人為之遮風擋雨。世事艱難,生而不易。如今的人類安居樂業(yè),其實是受了前人的蔭澤。正所謂,前人種樹后人乘涼。
九州和(下)陰界差距巨大,只不過是九州之人幸運,多得了前人的庇護而已。
然而,生在襁褓之中,永遠不懂得自然之殘酷,忽然接受天地考驗時,不知能夠經(jīng)受得?。咳艟胖莸慕Y(jié)界受損,不知該是如何情形?肖逸不敢想象。
他還記得,柳無言送給他的《道德經(jīng)》中,對這句話特別做了批注。當時,只能知其意,卻無深刻體會,到了今日,曾經(jīng)滄海,感觸良多,總算明白了其中深意。相較而言,生活在(下)陰界之人,仍舊面臨不小的天地考驗,所以對這句話的理解的更為深刻。而他也正因為見識了(下)陰界自然之殘酷,方能真正體會其深意。
想到此處,肖逸思緒像脫韁之馬,各種感觸都襲上心頭。
他想到了諸子百家的深奧道法,想到了九州的太平假象,想到了諸派人士的勾心斗角,最后又想到了(下)陰界百姓的艱難求存,所有的一切,回蕩在心頭,又有了深刻的認識。
在九州時,縱然他命途多舛,但仍舊生活在前人的庇護之中,所以對所有的理解都十分膚淺,難以及深。或許,這是真正接觸到自然之后的一次洗禮。
思緒紛飛,光影流轉(zhuǎn)。感嘆自然之殘酷,感懷人生之多艱。
肖逸這一思,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時日,亦或,在其腦海中,像是經(jīng)歷了幾個輪回。
不知過了多久,他才如夢初醒,重新回到現(xiàn)實之中。
腦海中重新看到結(jié)界時,沒有大夢醒覺的抒懷,也沒有氣概萬千的感嘆,平靜如斯,古井不波。
他感覺,自己的神識與自然更加融合,眼界也愈發(fā)開闊,似乎神識所到,整個(下)陰界都在其腦海之中。
而且,他忽然升起一股奇妙的感覺,仿佛只要他有意,可以立時出現(xiàn)在(下)陰界的任何一個地方。而且,他的神識可以隨意觸動自然之力,即便身在千里之外,自然之中的靈氣都任意由其調(diào)遣。
這一刻,他感覺自己真正化身到了自然之中。
而在中樞之山的客廳之中,趙無方早已停止了飲茶,只是驚訝地看著其身體在逐漸虛化,似乎隨時都可能消失。
而且,在多日之前,趙無方已經(jīng)無法用神識來感知對方的存在,似乎對之對坐之人只留下了一道虛影,肉體已不知去向。
對于這等異相,便是趙無方也無法解釋,更是無法想象。當然,他心中明白,面前之人已然超脫了世俗,超越了先人,真正悟到了自然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