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諾道:“下一個故事,更為有趣。莊里一個老丈,給大兒子取名叫‘盜’,給小兒子取名叫‘毆’。大兒子外出,老丈在后面追著喊:“盜!盜!”官吏聞之,以為大兒子是強(qiáng)盜,就將其綁了起來。老丈大急,趕忙召喚二兒子來向官吏解說,急切之間聲音不變,就喊‘毆!毆!’官吏聽其言,就開始?xì)虼髢鹤樱U些將大兒子打死。”
百姓聽罷,頓時轟然大笑,對名家之道興趣大增。
公孫諾道:“名雖不言,卻也有美丑善惡、高尚低賤之分。物美當(dāng)配以美名,物惡當(dāng)以惡名警示,不可相錯。如若不然,笑料百出事小,引發(fā)禍患事大。”
百姓無不點頭認(rèn)同。
隨后,公孫諾又講:“名有三類,達(dá)名、私名、類名。”將名學(xué)外延,逐步深入,引出刑名、名辯等概念,最后以“泛愛萬物,天下一體也”為止,贏得滿場彩聲。
名家講道落幕,肖逸可謂感觸良多,思忖道:“名家之學(xué),對人類認(rèn)世有著不可磨滅之功績。只可惜后人偏重于名實之辨,囿于名利之爭,愈行愈遠(yuǎn),最終導(dǎo)致名學(xué)蒙塵,令世人誤解,實在可惜之極。”
緊隨其后出場講道的是法家。那韓離以一句“法者,天下之公器也”開場。不知是因為緊張,還是興奮,其聲音略有些發(fā)顫。講了片刻,才談吐如常,漸入佳境。
韓離今日主要講授賞罰之道,以賞罰定天下。
只可惜,百姓一聽到嚴(yán)刑峻法,厭惡之情頓生,無論賞賜再好也提不起絲毫興趣來,能仔細(xì)傾聽者寥寥無幾。
最后,當(dāng)其講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律法面前,人人平等”時,百姓方有所共鳴,凝神靜聽。然而,時間已至,不得不趕快收場。
韓離微感惋惜,沖那萬家言抱了抱拳,以示相謝,退回了座位。
接著,就聽一人高聲道:“縱橫者,捭闔也。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
肖逸循聲望去,但見那林月河站于臺前,已滔滔不絕,宣講開來。
這時,只聽長環(huán)道者冷眼譏諷道:“縱橫之人,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實乃唯利是圖之小人也。此等不義之說,也敢稱道?”
長靖真人忙道:“稍安勿躁,不可妄言。”
道家弟子因鬼家擠兌道家之事,心存抵觸,個個臉色不善,只差掩耳拒聽了。
但是,環(huán)顧其他諸家及場中百姓,其情態(tài)卻正好相反。甚至可以說,從昨天講道以來,會場第一次安靜如斯,人人凝神聽道。
原來,縱橫之術(shù),教人用權(quán)使謀,可助人在世事紛爭之中勝出。相較其他道法而言,唯有這縱橫之道最具實效。是以,盡管縱橫之道被人詬病,名聲不佳,但眾人仍舊全神貫注,側(cè)耳傾聽,以求悟得些計謀,供今后所用。
肖逸見狀,不禁搖頭不已。但是心中又想道:“鬼家縱橫之術(shù),揣度人心,令人防不勝防。兩次與鬼家對敵時,我皆因不了解縱橫之術(shù),被其牽制,這次有了機(jī)會,務(wù)必要了解一番,下次再遇見,也可有所防范。”遂也凝神靜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