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心翼翼的邁著腳步穿過這些累累白骨,走在這些白骨中間,有一種穿越歷史的感覺,我似乎看到了他們被殺時候的情景,也聽到了他們的慘叫聲,令人如同身處地獄一般。
我長長的吸了口氣,空氣中似乎都含有一種血腥的味道,那些人強烈的掙扎和趴在地上痛苦的shenyin聲,和無助并且凄厲的嘶喊聲,似乎就在我的耳邊響起。
我很快就走到了大黑石前,看著上面放置的這個鎮靈塔,真想將其毀掉,似乎毀掉了這些鎮靈塔,就能夠釋放這些被sharen的靈魂一般。
但我知道,這個鎮靈塔是一個寶物,甚至可以說在這些年來這是我見過的最大的鎮靈塔,一般的鎮靈塔只是有一尺高左右,不會像這個鎮靈塔這樣折磨高大。
這個塔本身就是一件國家一級文物了,如果毀掉它,不僅僅是我作為一個考古人員的失職,更是對后世子孫的不負責任。
我一定要將這里的發現告訴外面的人,讓那些外面生活在社會主義里的人們知道,古代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
我深深的吸了口氣,隨即跳上了這個黑色的大石頭,將放在鎮靈塔旁邊的那副卷軸拿了起來,仔仔細細的觀察著這個東西。
這個卷軸拿在手里有些壓手,從表面的織工來看,這應該是正宗的蜀錦。
其實所謂的蜀錦就是四川一種特有的技術紡織出來的布匹。并且蜀錦的年代比較久遠,由于技術好,再加上花紋優美。一般都會成為宮廷用品。
而且到了明清時期,蜀錦同樣作為貢品直供朝廷,只有那些達官貴人才能夠穿著蜀錦的衣服以顯示身份。
蜀錦由于耐運輸,耐儲藏,所以有的皇室也會將蜀錦用來制作圣旨之類的物件,當然了,這種圣旨肯定是金黃色的蜀錦。直到現代還有人收藏著唐代的蜀錦絲織品。
經過的一千多年的歷史,這些被收藏的蜀錦還是顏色鮮艷如新。可想而知其質量有多好了。
而我手上拿著的這個蜀錦的絲帛應該就是圣旨一類的東西了。
我拿著手里沉甸甸的蜀錦圣旨,上面明黃色的顏色上交錯的織著菱形圖案,那些空余的地方還有一些經文,跟清代圣旨不同的是。這個圣旨上只有隸書,而且圣旨的左右兩邊還用金絲繡著兩條龍,看上去威武大氣。
我輕輕將這份圣旨打開,就見上面寫道:“奉天承運,大西國主,古元真龍皇帝敕曰:天命所歸,建都成都,聞闖王建國將傾倒,滿清外族進關。大西國將奮起反抗,將滿清滅于川外,不使大漢江山拱手送于外族。大西國將盡全國之力阻外敵于兩湖之外。并將部分國庫盈余藏于云臺山腹,若兵敗,此處寶庫開啟,只用于抵抗外族復國之用,后世子孫切記,大西國大順二年。”
看著這百字圣旨。我心里暗自驚嘆,這果然是張獻忠所藏的寶藏。只不過這些寶藏并沒有被開啟過。
從張獻忠抵抗清軍開始到死亡,他的后世子孫并不知道這批寶藏的下落,看來這個張獻忠因為死于意外,所以還沒來得及告訴自己的子孫,就去世了。
不過這張圣旨說的也很明白,張獻忠也是因為抵抗清軍入關,如果當時張獻忠投降的話,估計會跟吳三桂差不多,一定會封王。
只不過張獻忠這個人雖然殘暴,但對于抵抗清軍民族大義上還是不錯的,只不過生不逢時,在大順二年時被清軍殺死在南充鳳凰山,就連一句遺囑都沒來得及說。
不過后來他的子孫在后來轉戰云南,并由孫可望奪權。后來孫可望將永歷皇帝朱由榔接走,改為南明政權。
結果在永歷十一年的時候孫可望降清,便由張獻忠的義子李定國掌管南明的所有軍事,隨著李定國病死之后,所有的人都投降了大清朝,至此,張獻忠一手創立的大西國算是真正的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總體來說張獻忠算是一個愛國的將領,雖說在四川的時候為了軍費大肆殺戮,將整個四川殺的民不聊生。
但在民族大義上倒還算說的過去,至少在抗擊滿清鐵騎的時候為了漢民族的生存掙扎過,這也許就是他這個農民起義軍首領人生當中最值得自豪的一個閃光點吧。
只不過它的污點卻又很多,將其優點完全掩蓋,所以才會出現現在這種對于張獻忠為人的一些學術爭論。
我看著這些大石頭下的累累白骨,真的有些不明白,這張獻忠原本就是個農民出身,雖說經過多年的拼搏,最終登上了高位,但說到底他還是個農民,為什么他將農民的質樸和誠實善良全部都泯滅?
為了籌集軍餉sharen越貨,跟土匪沒什么兩樣,難道這就是人的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