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大夫都會有一套自己常用,并且習慣的銀針器皿。這就像將軍用習慣自己的武器,琴師喜自的己琴一般,大夫也是如此。
這是趙宛舒專門按照自己的習慣喜好定制的銀針,銀針細長綿軟,其實現(xiàn)代已經(jīng)流行用合金針,堅硬不易變形,關鍵還物美價廉,比起銀針金針來說,更加的穩(wěn)定。
但銀針和金針要讓其能保持不斷不折,卻還能刺中需要的穴位,達到想要的療效,那就更加的考驗大夫的技術。
這也是為什么,古代真正會針灸的大夫稀少的原因,實在是要求太高。
聞言,范大夫也沒有堅持。
趙青梔看到這根銀針時,不由抖了抖,“阿,阿宛姐,這,這是要用來扎姐姐的嗎?這,這太長了吧?會不會……”
她話還沒說完,趙宛舒已經(jīng)迅速地在趙青桃人中、百會,太陽,風池,列缺幾處扎下了銀針。
“好了。”
隨著她的話音剛落,就見原本一直昏迷不醒的趙青桃嚶嚀一聲,迷迷糊糊地睜開了眼。
趙青梔一喜,連忙上前,“姐姐,你醒了?你覺得哪兒不舒服嗎?”
趙三河也急忙問道,“是啊,阿桃,你感覺怎么樣?你頭還疼不疼?”
趙青桃捂著昏昏沉沉的腦袋,搖了搖:“頭,頭不疼了……”
趙三河見她清醒回話,不由松了口氣。這能正常說話,那就說明沒有被敲傻,他之前一直在心底隱隱擔心會打出問題來。
范大夫驚訝,“真的不疼了嗎?還是說這剛醒來看不出來?不對啊,之前她醒來不過三息就嚷嚷著頭疼欲裂,疼得滿地打滾?趙姑娘,你剛才下針的幾處我也曾用過,但并沒這般有效?你這是入了幾許?”
范大夫之前還只是猜測趙宛舒會醫(yī)術,但看趙宛舒下針如有神,而且手腕很穩(wěn),絲毫不見顫抖。
這行醫(yī)就跟讀書人習字一般,手都是需要練習的。所以,一般看其姿勢就知道這個人的功底如何。
而中醫(yī)扎穴雖看穴位,但更多時候扎得深度卻也是很有講究的,若是手腕力度不夠,或者是太大,都有可能導致效果適得其反。
趙宛舒回答了他,又道“……范大夫想必也知道,這行針如下藥,不同的病癥的針法也不同。可能是你之前用的并非針對病癥的!”
“例如,頭頂疼痛,選用百會,四神聰,前頂,通天,內(nèi)關、太沖等,就與我這三焦針法之中的頭部止疼針法不同,但基本這種辦法如入我所說的深度,一般的頭疼都能止住。”
“三焦針法?”范大夫眼眸一亮,“趙姑娘,你竟會失傳已久的三焦針法?敢問你師承哪位大師?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