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有無敵的三板斧,《亞洲日報》的創刊號,同樣也是三板斧齊下。
剛剛那沒有堆砌冗長的外交辭令和枯燥的數據,而是以最生動的筆觸,深入淺出地剖析了近期泰國發生的一場未遂軍事政變。
文章開門見山簡述政變經過,正是1977年背景下的東南亞政局動蕩,筆調如講故事般平實。
隨即點出關鍵:泰國是世界頂級稻米出口國,尤其是港島消費的香米主要來源地。
政局不穩,軍人掌權,首要任務就是穩定經濟和財政收入。
怎么辦?
文章引述“業內可靠人士分析”,很可能會對戰略資源進行管控。
大米,作為民生根本和出口支柱,首當其沖。
接下來的解讀真正點燃了讀者的興趣:“一旦泰國宣布管控或限制大米出口,國際米價必然應聲而漲。
港島本埠的米商庫存有限,面對高企的進貨價,會怎么做?
結論顯而易見——零售價必然在短期內應聲上漲!
市民餐桌上的米飯,平白便要貴上幾分甚至幾塊!”
行文至此,筆鋒一轉,又聯系到另一個關鍵點:“米價波動,絕非孤立。
以米為主食的普通市民,飲食支出必然增加。
這部分多支出的錢從哪里省?
很可能就要壓縮在其他消費上。
首當其沖的,可能是非必需品的消費下降。
那么,依賴街頭巷尾平民消費的小餐館、大排檔,生意會否受到影響?
小本經營的店主們,是否應提前做好過冬準備?”
文章并未止步于此。
更絕妙的分析在后面:“精明的投資人和商家看的是另一面。
泰國政局不穩,資本需要尋找避風港。
港島與東南亞聯系緊密,加上其自由港地位和良好的金融環境,是否會成為部分東南亞游資的選擇?
若外資流入加速,短期內對本埠金融市場產生何種影響?
對有外匯投資或打算進行國際結算的中小企業主,是否需要早做準備?”
最后總結升華:“一葉知秋,浪起于微瀾。
發生在曼谷的一場兵變,其漣漪,或許幾日后便會悄然而至,滲透入港島千家萬戶的柴米油鹽,流入公司企業的賬本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