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劉備離開,眼下可謂有利有弊。
首先,求情的人屬實太多。
周瑜固然可以強勢拒絕,誰的面子也不賣,但初入荊州就如此強勢,難免會因此失了人心人望。
反之,周瑜若答應下來,也會收割一波人心人望,令荊州世家、名士更加心悅誠服,便于日后在荊州的統治。
這也就是諸葛亮對趙云所言,為人君者,有時也不得不迫于形勢而退讓。
當關張趙諸葛,因某件事情而請求劉備時,不想答應也得答應,因為要照顧下邊人的情緒與感受。
其次,讓劉備離開,能夠輕松得到江夏郡,并擼走一萬荊州軍。
反之,不讓劉備離開,則暫時拿不到土地與軍隊。
同時,周瑜阻攔劉備離開,后者惱羞成怒之下,肯定也會反過來添堵,拖延周瑜經略益州的步伐。
結合多方面來看,同意劉備離開乃雙贏,阻攔劉備離開是雙輸。
根據歷史經驗,劉備會竊取益州。
但龐統能把兵力擼走,劉備光桿入蜀,情況肯定也會隨之改變。
一時間,周瑜都有些舉棋不定
“主公,究竟是否準許,眼下全看您的態度。”龐統表態道:“無論您作何決定,屬下都會全力支持!”
“嗯。”周瑜微微頷首,“我會慎重考慮,之后再做答復。”
送走龐統之后,周瑜轉身返回后宅。
“夫君辦完事情了?”蔡夫人笑吟吟迎出來。
“嗯。”周瑜笑著點頭,拉著蔡夫人回到屋內。
落座之后,蔡夫人倚在周瑜身旁,開口道:
“夫君,妾身想求您一件事”
周瑜心中一動,臉上不動聲色,道:
“夫人怎地見外?你我之間,盡管直言。”
“今日阿姊求到妾身這里”蔡夫人小心道:“她與姐丈就一個女兒,也就這么一個女婿,話里話外想讓妾身幫著求情,讓夫君放孔明一馬。”
周瑜心中嘆息,剛當上諸葛亮的便宜長輩,轉頭就要遭到反噬,連枕邊風都出現了
因這點“小事”,能不賣蔡夫人面子?
或者說,能不給襄陽蔡氏一個面子?
畢竟在蔡氏的幫助,周瑜可是剛得了一個蒼梧郡。
倘若連這點面子都不賣,這讓蔡氏如何想?
是不是周瑜沒把蔡氏當自己人?還是沒把蔡氏當回事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