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當我再次看過去時,那青瓦大屋里的光亮又消失了。
整個房舍漆黑一片。
“所以說這是典型的‘倒騎龍’風水局。”
我回過頭,發現師父還在侃侃而談。
說實話,我聽過“騎龍穴”,主要是說墓穴建在龍脈正脊上,可以借龍氣護主,讓居住在此區域的人大富大貴,從此平步青云。
像我們秦川地區,秦嶺就是一處龍脈。
秦嶺七十二峪口,都有一處龍脈分支,這也是為啥古代帝王喜歡把墓穴建造在此處的原因。
相較之下,師父所說的“倒騎龍”局,我卻還是頭回聽說。
“《葬經》里講,‘龍行有勢,逆則為煞’。”
師父見我迷茫的模樣,拍了拍羅盤,“普通龍脈是頭高尾低,氣從尾入,頭出。這‘倒騎龍’反其道而行之,氣從頭入從尾出,這是拿整個村子當棺材,鎮著底下的陰煞。”
大錘撓了撓后腦勺,若有所思:“八爺,那咱在崖頂看到的‘四陰鎖龍’‘白虎銜煞’格局,和這村子里‘倒騎龍’有聯系不?”
“當然了”
“四陰鎖龍是死局,鎖的是尸煞,而倒騎龍是活局,鎖的是地脈龍氣。”
師父咂了咂嘴,“這村子十有八九,是個風水鎮墓局”
“那屋子里的干尸呢?”
我想起剛才那具吊死的尸體。
“小郎君,那是鎮煞的牲。”
三娘笑了笑,掏出火折子將香煙點燃,猛吸一口后將煙圈吐在了我臉上,“我們苗疆那邊也有類似的儀式,用活人懸梁,以怨氣沖陰煞。”
三娘說著,比劃了個倒懸的手勢,“屋子里吊死的那具尸體腳尖沖北,而北為陰,這是把活人當秤砣,壓著地下的邪祟。”
我倒吸了口冷氣:“合著這村子世世代代拿人當牲?”
“現在應該不興了。”
三娘踢了踢腳邊的碎瓷片,“你看那墻根的玻璃渣,還有門環上的鐵鏈,很明顯村里人怕了,想封了這煞地,可惜晚了。”
“我們去先龍頭處瞧瞧,然后把竹竿的傷勢拾掇拾掇”
師父發了話,我也停止了追問,跟著師父、三娘等人,沿著青石板路,趕往了村中央的那間青瓦大屋。
說是青瓦大屋,其實也就是個五六米高的雙層夯土木構建筑。
一層的墻面開著一扇拱形孔洞,二層相對狹窄許多,放著一枚等人高的青銅大鐘,鐘身鑄著盤曲的龍紋,龍首卻被敲掉了半只,露出黑黢黢的缺口。
模樣,與秦川地區戶鎮的那座鐘樓很相似。
整個建筑,呈斑駁的青灰色,檐角飛挑,上面還有塊殘破的瓦當,瓦當下則是暗紅的木椽。
最下方則掛著一塊暗紅色的牌匾。
“滹沱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