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倒了。
這消息來得實在突兀。
想想看,這位坐上左相的高位,滿打滿算還不到一個月!
當朝左相楊憲,陛下最信重的心腹近臣,打從陛下渡江起兵時就追隨效力的老臣子。
誰能料到,毫無征兆,說垮就垮了。
整個大明朝堂,如同遭了地動山搖。
御史大夫劉伯溫雷厲風行,先是御史臺里大批依附楊憲的言官御史被牽連,統(tǒng)統(tǒng)打入刑部大牢。
待御史臺清理干凈,劉伯溫的鋒芒便指向了朝野上下其他官員。地方、京城,因此案落馬的竟有上百人之多,堪稱開國頭一樁驚天大案!
劉伯溫鐵面無情,手段酷烈,一時間朝野內外,人人自危,個個心驚。
而一手促成此局,將楊憲送入絕境的李琪李大公子,此刻卻在府中悠閑地躺著養(yǎng)神。
消息飛快傳到了李善長耳朵里。他雖稱病在家,但身為當朝太師,淮西文官魁首,自有無數人爭著把消息送進國公府。
“兒啊,真教你料中了!”李善長面帶憂慮地開口。
楊憲倒臺,秋后問斬,這對淮西勛貴本該是天大的喜訊。
可此刻李善長心頭沒有半分喜意,反而涌起深深的恐懼。
那可是楊憲啊!
自渡江追隨陛下起,便深受寵信的楊憲!
就這么倒了!
楊憲的下場,無疑再次印證了一個冰冷的事實。
當今圣上,何曾念過舊情?朱文正如此,楊憲亦是如此,那他李善長,又豈能例外?
“楊憲完了!”
“劉伯溫正在清洗他的黨羽!”
“京城內外,受牽連的官員已過百數!”
“眼下朝野震蕩,人心浮動,我們……該當如何?”
李琪懶洋洋地睜開眼,掃了他爹一眼。
“安分待著,什么也別做!”
“可是……”李善長急了。
“可是胡惟庸他們找上門了,對不對?想趁著這機會,把浙東黨人一鍋端了,是不是?”
李琪面無表情地看向父親。李善長有些尷尬地點了點頭。
自大明開國,淮西勛貴與浙東黨人便在陛下的默許下勢同水火,爭斗不休。
如今楊憲垮臺,大批浙東黨羽受其牽連,面對如此“墻倒眾人推”的良機,淮西勛貴豈肯坐視?于是紛紛向李善長遞話,懇請這位大師出山,將此案辦成鐵板釘釘的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