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連飲三杯。
當(dāng)然,按照后世標(biāo)準(zhǔn),這時(shí)候的桂花釀,大概也只有六七度的樣子。
陳恪喝起來,除了甜得發(fā)膩,就再也沒有別的滋味了。
接下來,就是才子們之間,流行的飛觴賦詩,周洪作為此次宴會(huì)的主人,目光在小山坡上一打量。
“各位兄臺(tái),咱們按照座次,我先來拋磚引玉。”
周洪目光在周圍一打量,見山包上的竹林,還有未化的殘雪,便端起酒杯,隨口吟道。
“萬竹折寒聲,”
“空山吶玉塵。”
“忽聞樵徑滅。”
“天地一歸仁。”
隨著周洪吟詩完畢,周圍一眾才子頓時(shí)喊了一聲好,周洪也笑了笑,將酒杯中的一杯桂花釀喝了下去。
所謂飛觴賦,特點(diǎn)就是一個(gè)快。
若是做不上來,或者超出時(shí)間,就要連罰三杯,隨著周洪酒杯落下,坐在他下首的另一名才子,也快速端起酒杯。
“山上白茫茫,”
“落地一片霜。”
“待到花開日,”
“紅花換雪芳。”
這同樣是一首以雪為題材的‘詩’。
不過比起周洪的那一首,這已經(jīng)算是打油詩了,不過,飛觴賦詩本就速度飛快,也不可能做出什么經(jīng)典詩詞。
眾人葷素不忌,隨著才子話音落下,又響起來一片叫好聲。
接下來,眾人分別舉杯賦詩。
陳恪開始還跟著大家一起叫好,但叫到后來就叫不下去了,雖然重生前他主抓管理、經(jīng)濟(jì),但再怎么說,自身也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蘊(yùn)。
給這種拙劣的詩叫好,簡直侮辱五千年圣賢。
倒是酒樓的菜做的還不錯(cuò),便兩耳不聞,專心吃菜,大約一盞茶的功夫,身旁周洪拍了拍陳恪的肩膀。
“士弘,士弘,接下來該你了。”
“該我了嗎?”陳恪放下筷子。
“士弘覺得我們寫的詩怎么樣?”隨著陳恪抬頭,一眾學(xué)子們都不由望過來。
“嗯,我正在揣摩各位兄臺(tái)的詩,剛剛那句‘山上白茫茫,落地一片霜’描繪出了我們大武朝的波瀾壯闊。”
“真的嗎,士弘,我隨口吟唱,想不到士弘有這么高的評(píng)價(jià)。”作詩的才子立刻眉飛色舞。
“兄臺(tái)不必過謙,當(dāng)然,另外幾位兄臺(tái)的也不錯(cuò),像是剛剛劉能兄的‘老天撒白糖、落地變瓊漿’也寫出了春寒料峭的韻味。”
“士弘兄,你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