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又是和備份數據較勁的一天。
這玩意兒吧,平時沒人惦記,真到用時要是找不著,那可真是叫天天不應。
我這技術支援中心“數據保姆”的活兒,干的就是查漏補缺,確保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都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備份數據,就是咱們技術保障的“預備隊”。
“劉明,把三號項目組的非核心數據庫備份記錄調出來看看。”我把巡檢計劃表推到他眼前。
“按季度輪檢表,今天該查它了,重點看看那些歷史老數據的打包備份。”
劉明趕緊放下手里的活,“哎,琳姐,馬上馬上,這就調。”
他還在熟悉流程,做事有點毛躁,我得盯緊點,這活兒容不得馬虎。
屏幕上很快彈出密密麻麻的備份記錄列表,像一張復雜的成績單。
我湊近屏幕,一行行仔細掃過去。
日常備份、小變動備份、記錄文件……大部分都顯示綠色“成功”狀態,時間間隔也符合要求。
視線往下移,停在那個標著“歷史數據打包備份”的任務記錄上時,記錄條數明顯少得不對勁。
“劉明,”我指著屏幕上一條孤零零的記錄,“你看這個‘歷史數據打包備份’任務。上次成功備份標記的時間……是3月15號?”
劉明湊過來,手指點著日志確認:“對,琳姐,日志記錄顯示,最后一次成功完成是3月15號上午9點32分。”
“今天是幾號?”我抬頭看他。
他愣了一下,看了眼電腦右下角的日期:“7月……7月10號。”
“所以,距離上次成功備份,已經快四個月整了?咱們備份管理規定里怎么寫的?非核心的老數據,最壞情況下允許丟失多久的?”
劉明顯然規章制度他背過:“是……最多只能丟三個月的量!”
“文件里明確規定,這類歸檔性質的非核心歷史數據,每三個月必須成功完成一次全量打包備份!”
他聲音帶著懊惱,“這……這超了快一個月了……怎么會這么久沒備份?”
我抓起記錄本,快步走向三號項目組的辦公室區域。
在走廊盡頭,正好撞見胡子拉碴的趙志遠,趙工。
“趙工!”我喊住他。
趙工停下腳步,“孫琳?有事?我這趕著去開個短會。”
“三號項目組的歷史數據備份,出狀況了,比較急。”我把記錄本翻到那一頁遞給他看。
“按規定,這類老數據三個月必須打包備份一次,防止丟失或損壞。”
“但系統記錄顯示,你們組最后一次成功備份歷史數據,是四個月前的3月15號。嚴重超期了。”
趙工目光聚焦在我指著的記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