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江城百貨大樓。
我拎著剛買的打折絲巾,正琢磨著要不要給家里那盆半死不活的綠蘿換點土,就被身后一個聲音叫住了。
“孫琳?真是你啊!老同學!”
我轉過身,臉上條件反射地掛上了那副應付他的客套笑容。
王海,大學時八竿子打不著、畢業后卻總是“巧遇”的王海。這都第幾回了?
“王海?是你啊。”我目光飛快地掃過他。
筆挺的西裝料子看著不便宜,手腕上那塊表,上次見還沒這么晃眼。這“項目”看來油水挺足。
“緣分!絕對是緣分!”他熟門熟路地往前湊了半步。
“一個人逛街?”他眼神在我手上的購物袋瞟過,跟以前一樣,開場總喜歡探點私生活。
“沒,隨便看看。”我稍微退開點距離,“你呢?看來是事業蒸蒸日上,氣色不錯。”
“嗨,混口飯吃唄。”他擺擺手,帶著點刻意的隨意感。
“哪像你,在‘北峰’那大單位,穩穩當當,為國家做貢獻呢!”
又是北峰。每次“巧遇”,這話題就跟設定好的程序一樣,準時啟動。
這“老同學”的套路,真是越來越不耐煩了?還是他背后的人催得急?
“托您的福,混口飯吃。”我學著他的話,“小職員一個,干點打雜的活兒,談不上貢獻,糊口而已。”
“謙虛!太謙虛了!”王海像是沒聽出我話里的距離感,反而更往前湊了湊。
“老同學,我今天正好有個事兒,一直想找你聊聊,就是老沒碰上合適機會。”
上次他東拉西扯半天,最后才試探性地問我們公司忙不忙,有沒有新項目啟動,被我含糊過去了。
看來那次沒死心,這次是直奔主題了?
“哦?什么事兒啊,還能找到我頭上?”我帶著點兒困惑的“客氣”。
“看你這說的,找你就是信得過你啊!”他那動作里都透著急切。
“是這樣,我現在跟幾個朋友弄了個項目,專門做……嗯,高精度傳感器外協配套的,技術含量相當高。”
“你也知道,這行水深,規矩多,沒個懂行的、靠得住的人給把把關,真不放心。”
“外協配套?”我心里冷笑。傳感器?這方向倒是更“精準”了,比上次空泛的“新項目”有指向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