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縣地界大部分種的都是麥子,再遠出百里外,玉龍河下游平緩地帶,水利工程較好的地方,種植的才是水稻。
麥子已經到了豐收的季節,一片又一片黃色的麥地里,農人們在辛勤地忙碌著,收著糧食,深吸口氣去,滿鼻都是成熟之后的麥香味道。
“師傅,快要到家了,真好啊。”
劉喜子到底還是個少年,見馬上就要到家了,忍不住策馬小跑、歡呼雀躍了起來。
不過一回頭,卻看見李辰已經下了馬去,在路邊看著麥子,甚至還掂起了麥穗,忍不住就有些好奇了起來,趕緊策馬兜了回來。
“師傅,你在干什么啊?”
他下了馬,好奇地在李辰身畔問道。
“我看看這麥穗子有多大。”李辰掂著手里的麥穗笑道。
正巧旁邊有個農人路過,李辰就叫住了他,“大叔,今年這收成怎么樣啊?”
“今年這收成啊,簡直太好了,從來就沒有過這樣好的收成啊,大豐收年啊。”
那個四十多歲的農人笑著回答道,連聲音都比平時大了一些。
“大豐收?大叔,能豐收到什么程度啊?”
劉喜子見那農人有趣,不禁也笑著問道。
“這么說吧,過去一畝最多也就一百一十斤麥子,今年雨水也就一般而已,之前大伙兒估摸著,一畝能收上一百斤都不錯了。
要知道,前兩年大好,一畝能收上三十斤都是多說了。
可倒好,自從用了兩次玉龍河的肥之后,現在,一畝居然收了一百四十斤麥子,照正常年一畝足足多打了四十斤糧啊。”
那個大叔笑道。
“哎喲,這么說,您也用了玉龍河的復合肥了?”
劉喜子笑問道。
“那是必須的啊,這么好用的肥,誰不用誰就是傻子。
有些人家沒用到這肥的,結果畝產就下來了,才一百斤左右,后悔得腸子都青了。我家可是不管那個,按照玉龍河貨郎的方法,買了足斤的肥全都下去了,嘖嘖,看看,看看這大麥穗子,多大啊,而且籽粒飽滿,上得多成啊。”
那個大叔揪下了一個大麥穗子炫耀似地在手中掂來掂去,笑得都合不攏嘴了。
“大叔,那您知不知道這肥是誰做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