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道:“聽《繡襦記》好了。”
也有人道:“還是聽《玉簪記》吧!比《繡襦記》有趣些。”
大家熱烈地討論起劇目來。
胡太太眼睛直轉,也跟著大家討論著等會點什么戲好,把這件事給揭了過去。
蔣琰暗暗松了口氣,虛扶著竇昭在水榭的廡廊下坐定。
迎賓的嬤嬤拿了戲單過來請客人們點戲。
若朱疾步走了進來,低聲在竇昭耳邊道:“夫人,剛才前院的管事來傳話,說寧德長公主和陸老夫人都年事已高,經不起喧鬧,只派了陸大奶奶來喝喜酒。”
竇昭訝然。
沒想到寧德長公主和陸老夫人會這樣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場。
她微微頷首。
就看見迎賓的嬤嬤領著陸大奶奶走了過來。
竇昭迎了上去。
陸大奶奶苦笑,道:“你別放在心上,實在是國公爺這次做事太荒唐,大家都覺得來了是自貶身價。”
竇昭笑道:“我們元哥兒百日酒的時候長公主和老夫人若是不來,那我可是不依的。”
陸大奶奶笑道:“元哥兒的百日酒,誰敢不來?你放心,若是兩位老人家還說嫌吵,我架也要把她們架過來!”
這當然是玩笑話。
陸大奶奶可以肯定,哪怕宋翰是個庶子,寧德長公主和陸老夫人也未必會這樣不給宋宜春面子。
竇昭挽著陸大奶奶在水榭坐定。
延安侯府、長興侯府等平日和英國公府有來往的簪纓之家陸陸續續都有人來,可來的不是次媳,就是少奶奶,世子夫人、大太太這樣身份的一個都沒來。
連竇昭都覺得臉上無光了。
等到用晚宴時,情況就更尷尬了——整個花廳不過七、八桌客人,侯府家的姨奶奶過壽也沒有這么冷清的。
竇昭暗中直嘆氣。
那些秀才娘子和主薄太太們也看出些端倪來,一個個都埋頭吃飯,沒有一個吭聲的。
因苗家在大興,宋家天沒亮就發了轎,作為宋翰婚禮全福人的宋三太太和李太太也一早就跟著轎子出發了。
用了晚宴,各府的太太和奶奶們找了各樣的借口打道回府,宋宜春朋友的妻子們則和竇昭一起去了新房。
新房是個二進三間的小院子,布置得很是雅致,新娘子的陪嫁一部分堆放在了后面的庫房里,一部分已經陳設出來,由苗家的兩個陪嫁丫鬟和兩個陪嫁的嬤嬤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