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貼身隨從神色恭謹地垂手侍立在上房的角落里,大氣也不敢出。
不一會,傳來幾聲小心翼翼的叩門聲。
貼身的隨從松了口氣,急步上前,開了房門。
走進來一個三十來歲的青衣文士。
看見來人,華堂有些迫不及待地迎了上去:“怎么樣?汪家怎么說?”
青衣文士忙低聲道:“我沒有見到延安侯,但延安侯府的世子爺命貼身的隨從傳話給我,讓我給您帶句話,想稍后再來客棧拜訪您。”他說著,從衣袖里掏出了張帖子,“這是延安侯世子爺的帖子。”然后語氣微頓,聲音也低了幾分,“我們送去的東西,汪家沒有收!”
華堂不由眉頭緊鎖。
長子的官司來得蹊蹺,為了這件事,他已經輾轉托了不下七、八個人,包括長興侯和安陸侯在內,銀子也用了上萬兩,對方卻和他見招拆招,絲毫不怯場,他這才感覺到這樁官司不簡單,隱約也聽說那老婆子是受人指使,偏生他在京都沒有什么根基,安陸侯又因貼身的忠仆卷入了英國公府走水事件,弄得焦頭爛額,寫信給英國公,卻至今沒有回信,他又怎好在這個時候為了自家的官司去麻煩安陸侯?
思來想去,他想到了差點和自家聯了姻的延安侯府,想到了交游廣闊的延安侯世子,忙派幕僚帶著厚禮登門,想請汪家幫著打聽打聽,到底是誰要和他過不去。
“汪家這是什么意思?”他不由道,“延安侯避而不見,汪家把我們送的禮品退了回來,延安侯世子卻又要到客棧來拜訪我……”
華堂的幕僚,也就是那位青衣文士聽了沉吟道:“您看,那延安侯世子爺會不會是在避諱什么人?”
華堂聽著心神一震,神色也變得凝重起來:“的確是有這種可能……”他忙吩咐貼身的隨從,“你眼睛放亮點,別讓人發現我們的動靜!”
隨從誠惶誠恐地應是。
有小廝跑了進來,低聲道:“延安侯世子爺過來了。”
這么快就過來了!
華堂不禁和幕僚交換了一個眼神,急聲吩咐那小廝:“快請世子爺進來。”
小廝應聲而去。
華堂想了想,在門口迎接。
汪清淮穿著件很尋常的青色淞江細布棉袍,只帶了個隨從走了進來。
華堂駭然。
汪清淮果然是為了避嫌而來。
是誰讓延安侯府的世子爺這樣的忌諱?
同時也證實了長子的官司有著不為人知的內情……
華堂忙請汪清淮進了內室。
汪清淮也不客氣,和華堂分賓主坐下,等小廝們上了茶水,屋里的人都退了下去,沒有過多的寒暄,很快就進入了正題:“……家母舍不得幼妹遠嫁,兩家這才沒能成為姻親的。您家的官司,京都的人多不清楚這其中的內幕,只有我們家因機緣巧合,才窺得些端倪。見世叔四處奔波卻不得其法,正尋思著要找個機會告訴世叔,沒想到世叔卻派人登門拜訪。憑我們兩家的交情,這禮品是萬萬不敢要的,還請世叔收回。至于華兄弟的官司,我說個一二,還請世叔斟酌。”
華堂不由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