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氏不由暗暗覺得自己這主意不錯。
看樣子,得向姑太太仔細打聽打聽竇家四小姐的事。
她拿定了主意,吩咐子息:“今天這事,出了你的嘴進了我的耳,就不能說給
探花
韓氏知道自己說錯了話,鬧了個大紅臉。
紀頎不想妻子尷尬,轉移了話題:“祖父那邊,可有什么消息?”
韓氏自在了些,嘟呶道:“信才送出去了幾天,哪有這么快!”
“那見明那里,你就要多多留心了。”紀頎囑咐了幾句,去了衙門。
韓氏想了想,去了紀令則那里。
正巧韓家的四少奶奶劉氏和韓家的十小姐韓素在紀令則那里做客。
一屋子的韓家人,氣氛因此而顯得格外的親昵。
那劉氏是宜興劉家的姑娘,嫁到了湖洲韓氏,自小就和韓氏相熟,見了面就拉著韓氏高聲道著“恭喜”,接過丫鬟們的茶親手奉上,親親熱熱地挨著韓氏坐了,寒暄了幾句,就問起紀詠的婚事來:“……姑母也不能就這樣放任著表弟的性子,該強硬的時候還是要強硬些。”
紀令則抿著嘴笑著和韓素交換了一個眼神。
劉家的姑娘多,劉氏更是有兩個嫡親的妹妹沒有出閣,其中一位還曾對過紀詠的對子,得到過紀家老太爺的贊賞。
韓氏正為紀詠和竇昭的事頭痛著,聞言心中不悅,皺了皺眉道:“見明從小在老太爺屋里長大的,他的婚事,自然得由老太爺做主。我一個內宅婦人,不論是見識、眼光都不能與老太爺相提并論,這件事,我也就撒手不管,安安心心地等著做婆婆了!”
心里卻想著,若是老太爺為了斷了兒子的念想快刀斬亂麻地給兒子定下一門親事,可千萬不要是劉家的姑娘!不說別的,就憑著劉家姑娘這多嘴多舌的樣子,兒子就肯定不會喜歡。
旋即生出幾分遺憾來。
她本是想來打聽打聽竇家四小姐的事,劉氏在這里,看樣子是問不成了!
韓氏耐著性子和劉氏寒暄。
紀詠則正在和竇啟俊說話。
這次會試,竇啟俊名落孫山。
“何必這樣急著趕回去?”紀詠極力挽留竇啟俊,“不如等廷試的結果出來,你也可以看看那些貢士的時文,對照之下,你也可以知道自己到底哪里有欠缺。”又道,“我也有事要去趟真定,到時候我們一起回真定好了。”
紀氏已經在京都寓居,他還有什么事要去真定?
竇啟俊很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