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后,祖母也會去了。
她能不能做些什么,讓祖母能多活兩年呢?
祖母是去后院給瓜秧澆水的時候突然倒在田里的……祖母的身體一向很好,誰也沒有想到……
王映雪走過來,用吩咐的口吻對竇昭道:“壽姑,這幾天會有很多人來吊喪,你妹妹不懂事,母親只有靠你了。你幫著看著點灶上的事。”
祖父的喪禮,親戚朋友、鄉親近鄰都會來祭拜,她見自己這些日子行事有法有度,是怕自己在喪禮上出了風頭,得了那些長輩的青眼,以后更加沒辦法制約自己吧?
竇昭挑了挑眉。
“母親?”她用一種挑剔的目光上上下下地打量著王映雪,“太太是不是忙糊涂了?您什么時候改姓趙了?祖父剛去,報喪的日子都沒有定就有人來吊喪?太太是不是從來沒有主持過喪事,不懂這些?如果真不懂,就請了三太太來幫忙吧!祖父是進士及
吊唁
小殮后第三天,竇家向親戚朋友報喪,一時間竇家人聲鼎沸,來祭拜的人絡繹不絕。
竇世英、王映雪、竇昭、竇明做為孝子、孝媳、孝孫在靈前答謝,家里的事全交給了高升。
伺候茶水的,陪侍吊客的,管理孝賬的,甚至是打云板捧香紙的都去他那里示下,他從來沒有經過這種事,不過是這幾年陪著竇世英在京都增長了些見識,辦起事來又用心,比西竇的其他人更沉穩、可靠而已,一番忙碌下來,顧此失彼,頗有些力不從心。
竇昭就不時在旁邊指點他兩句,他沒幾天就摸清楚了門道,行事越發的穩妥,東竇的一些老管事見了紛紛夸獎他“能堪大用”,高升這才松了口氣,再看竇昭的時候,眼光不免有些不一樣。
這正是竇昭的打算。
三年的孝期,她肯定得住在西竇,她需要一個有力臂膀。
過了兩天,王知柄和龐玉樓來吊唁。
大伯和弟媳婦,這樣的組合很奇怪。
王知柄解釋道:“楠哥兒她娘有了身孕,因是頭幾個月,年紀又有些大,受不得奔波,正好弟妹有些日子沒見著小妹了,檀哥兒又惦記著表姐,我就帶著他們一起過來給老太爺上炷香。”
王檀,是龐玉樓的長子,比竇明小一歲。
或者是兩人在京都柳葉胡同的時候就玩得很好,王檀一進屋就拉著竇明的手不放,喊著“明姐姐”:“你什么時候回家?都沒有人陪我玩。”
竇明道:“我要給祖父守孝,守完孝了就去京都看你。”
王檀就道:“那你快點守完孝,到時候我讓爹爹領著我們一起去大相國寺吃羊肉面。”
竇明不住地點頭。
龐玉樓就推了兒子一下,指了竇昭道:“還不快叫大表姐!”
王檀長得像龐家的人,白皙的皮膚,水汪汪的大眼睛,比姑娘家還要漂亮、清秀。
他甜甜地喊竇昭“姐姐”。
竇昭還記得自己上一世在薔薇花旁撞到他跪在竇明的腳下苦苦地哀求竇明:“好姐姐,大哥心里只有他那個表妹高明珠,他就是娶了你,也不會對你好的。我不一樣,我從小就喜歡你,你若是嫁給了我,我會一輩子待你好的,你要做什么我都幫你……”
可惜,竇明目光似春水般柔軟、纏綿,仿佛能把人溺死,看王檀的眼神卻透著算計。
她嬌笑道:“那我要你當著外祖母的面說要娶高明珠,你敢不敢?”
王檀說了。
王家的人只當高明珠在王楠、王檀兄弟間曖昧不清,她再無做王家媳婦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