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沒說話的顧瑤在這時冷咳了一聲。
他看著這些站出來的官員,冷聲道:
“好了,都冷靜一些,勿在這朝堂上吵架。”
顧瑤感覺這些文官是真能吵,吵起架來跟那個市井潑婦沒有區別。
“皇上……”
張元慶突然跪下了,說道:“還請皇上明裁,臣之所以再次提出這個建議,絕不是為了私利。臣自幼喜歡工活,喜歡畫圖,對建造各種屋舍,修建水壩、橋梁等鉆研了多年,臣畢生所愿,就是能修建這條連通南北的大運河。臣能當上這個工部尚書,也是因為多年前主持修建了禹州水壩,解決了禹州和麗州連年洪災的問題,才被提拔進了工部。請皇上不要懷疑臣的忠心和決心。”
“你先起來。你的提議朕會考慮。但如此浩大的運河工程,不是說修就能修的,待會兒下了朝后,你來南書房,把你的計劃詳細的跟朕匯報。”
顧瑤記得中國古代就修過這種人工運河。比如京杭運河就是隋唐時期修的。
但這片土地,卻至今沒有修過人工運河。
“臣謝皇上信任。”
聽到皇上這般回復,張元慶心里終于好受一些了。
他還沒有忘記七年前自己向文皇帝提出這個方案時,被文皇帝大罵了一頓。但眼前這位君王,至少愿意了解自己的方案。
“接下來說一說米價的事情,朕聽說民間許多百姓都反映現在的米價太高,他們買不起米。”
“皇上,米價這兩年并沒有上漲啊。”回話的是蘇墨,他沒想到皇上突然提起了米價。
“是沒有上漲,但是否本來就貴呢。朕讓人去民間走訪過,普通老百姓一天只能賺五六十文錢,按現在的米價他們一天的收入只夠買五六斤大米。朕查過史料,在五十年前,大米的價格是六文錢一斤,比現在便宜許多。”
“皇上,那是因為五十年前百姓的收入也少,人口也沒有現在這么多,這五十年,我們增加了三千萬人。”
糧價為何這么貴?
“但田地也更多了。高祖皇帝建國以后,就鼓勵民間開墾荒田,戶部統計我朝自建國后增加了將近一億畝地。怎么這糧價不降反升?”顧瑤看著一眾大臣,反問道。
大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然而這一刻卻沒有人站出來說話。
因為此時他們若說錯了什么,可是要得罪人的。
顧瑤見大家不回話了,道:“戶部尚書,以及左右侍郎,退朝后到南書房議事。”
顧瑤很想搞清楚出現這種情況的真正原因。
“臣等遵旨。”戶部三位官員站出來回道。
——
一個時辰后。
朝會結束了。
顧瑤回到了南書房,隨即他便召見了戶部尚書馬伯恩,戶部左右侍郎盛明和王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