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正緩緩站起身來,邁步向外走去。
“再等等,再看看。”
他如是說著,語調(diào)輕忽幾不可聞。
……
辰時三刻,皇宮。
陸沉踏入勤政殿的時候,這里已經(jīng)有數(shù)位大臣在場。
他目不斜視地上前行禮道:“參見陛下。”
“免禮平身。”
寧太后的臉色看不出喜怒,對旁邊的苑玉吉說道:“給秦王賜座。”
“謝陛下。”
陸沉直起身來,落座之后打量著殿內(nèi)的重臣。
兩位宰相和織經(jīng)司提舉秦正皆在,此外便是負責本次恩科的兩位主考官,禮部尚書孔映冬和侍郎柳繼登,還有革新司主事厲良玉。
陸沉不失恭敬地對寧太后說道:“陛下召臣入宮,想必是恩科結(jié)果出來了?”
“沒錯。”
寧太后笑了笑,只不過這笑容多少有些勉強,隨即對孔映冬說道:“孔卿家,今歲恩科乃新政八策之首,如今秦王、兩位宰相和厲主事都在場,便請你將結(jié)果告知大家。”
“臣遵旨。”
孔映冬拱手一禮,然后下意識地看向陸沉。
映入他眼簾的是一張淡然微笑的面龐。
先前在貢院說一不二的大半個月里,孔映冬不止一次想象過在面對陸沉的時候,他要怎樣旁征博引據(jù)理力爭,最好是能將對方駁得啞口無言,最后不得不接受這個結(jié)果。
因為他知道陸沉學識匱乏,經(jīng)義文章更是一竅不通,這次連兩位宰相都沒辦法在道理上辯過他,更何況是一個素來心高氣傲的武夫?
但此刻陸沉明明沒有刻意擺出一副威嚴的姿態(tài),孔映冬卻感到一陣冰冷的壓力。
只不過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他已經(jīng)沒有后退的余地,于是強行冷靜下來說道:“今歲恩科共有三千七百六十二名士子入場,搜檢時發(fā)現(xiàn)一百零九人因為夾帶被驅(qū)逐出場,此外還有四十二人因為各種原因或主動或被罰離場,故此最后一共收到三千六百十一份答卷,按照朝廷規(guī)制取士三百六十人。截至昨日傍晚,甲榜十八人、乙榜三百四十二人的名單皆已確定。”
其實所有人都能感覺到殿內(nèi)的氣氛比較壓抑,陸沉更是非常清楚早在他入宮之前,寧太后便和這幾位重臣商談了一段時間。
他依舊微笑問道:“孔尚書,不知這三百六十人里面,有多少貢士來自江北?”
孔映冬知道躲不過去,下定決心說道:“回王爺,其中有三十三位貢士乃江北人氏。”